|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
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不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诗鉴赏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沿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连绵,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滔滔黄河与天相接,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斜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这种清旷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安史乱后,已变得残破萧条。往事不堪回首,抬头远望,只见雨霁晴展,北风劲吹,一只孤雁横过空中,顶风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象《庄子·列御寇》中说的那样:“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觉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显然,这是感伤语,苦涩情。他相信他的僚友会理解他那无奈的忧伤,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从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
此次赴任,虽是荣升之遇,有可为之机,但他懂得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有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触,使他无限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观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民生凋敝,世事沧桑;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本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shiren/weiyingwu/201204/575.htm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