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
明朝挂帆席(一作洞庭去),枫叶落(一作正)纷纷。
....【题解】 牛渚,既是山名,也是地名。《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 当涂县:“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始皇三十七年 ,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亦在于此。”牛渚圻在山之北端,古津渡处,今仍为马鞍山市航运处。其山东南端突入长江部分,称牛渚矶,南朝宋以后始称采石矶。明清后又称牛渚山为翠螺山,牛渚山古时四面皆环水流急。东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原治于项的豫州侨置牛渚,称南豫州。此南豫州治所当不在牛渚山上。永和三年(347),镇西将军谢尚任南豫州刺史,志载即驻于远离牛渚山的磨盘山(今市第一中学以东)。谢尚筑牛渚城,南自采石河,北迄白壁山思贤港。牛渚城至南宋建炎时犹存。可见牛渚亦为地名或城名。《世说新语·文学》:“袁虎少贫(注:虎,袁宏小字也),尝为人佣载运祖。谢镇西(尚)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己。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李白夜泊牛渚,即因此事感叹成诗,是为怀古。谢尚闻袁宏咏史处,在牛渚山东北面约1公里的宝积山下。明清方志载此处建有赏咏亭。然宋以前这里为港湾。
....【校注】
题,咸本、《文苑英华》题作夜泊牛渚,无题下此地等十一字注。胡本题下注上冠以自注二字。王本题下注上冠以原注二字。
西江,因长江自天门山折向北流,此段长江以东地区古称江东,江东之人又称这段长江为西江。牛渚正在此段长江之东边。
登舟句,裴斐《李白选集》云:“言其步出船舱眺望,不是说刚上船。” 余亦二句:高咏,《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云: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尝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袁宏在运租船中咏其自作《咏史诗》,“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尚所曾闻,”乃 “佳其率有胜致,”遂邀其登舟谈论,达旦不寐。袁宏由是名誉日茂。按上古时的诗歌大半配以音乐,由士大夫歌唱。诗歌由此得以完整流传。汉以后士大夫大约已经不会歌唱,就用 讽咏或吟诵来代替唱。于是两汉魏晋时,咏吟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悲凉绵邈。吟 ,是诗人的自我玩味,也能感染那些对古诗词领会、鉴赏能力较高的人。朱自清云:长吟,就是咏。晋时名士的清谈很注重说话的声调和吟咏的声调。《晋书·谢安传》云:“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以手掩鼻以效之。”刘孝标注 《世说新语·轻诋》篇:“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朱自清云:“所谓‘重浊’,似乎就是过分悲凉的意思。”袁宏的咏史诗现存两首,是为“慷慨悲歌”之作。谢尚激赏袁宏“声既 清会,辞又藻拔”,先是赏其咏吟声调,次是赏其辞文。正是当时的风气。然唐时这种风气已不存在。斯人,指谢尚。李白《劳劳亭歌》云:“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意同。
明朝二句:明朝,咸本作明月,注云:“明月一作明朝。”挂帆席(一作洞庭去):席,胡本作去。《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李善注:“刘熙《释名》曰: ‘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
唐汝询《唐诗解》卷三三:“此以袁宏自况而叹世无谢尚也。言牛渚夜景清绝,正袁宏咏史之时。所以登舟望月而怀谢公者,以我亦高咏,无减于宏,而谢不可复作,所为空忆也。及旦而挂席以去,所睹惟落叶纷纷,盖无复有相邀者矣。”
....【评笺】
《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 。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 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者。”
严评本:“凄然。”严评本载明人批:“兴致亦佳,只稍嫌率易。五、六换工句即善。通首清空一气,连环如玉。”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卷一六:“《长信》犹用对起,此篇全散,如海鹤凌空,不必鸾凤之苞彩。”
《唐宋诗醇》卷八:“白天才超迈,绝去町畦。其论诗以兴寄为主,而不屑屑于排偶声调。当其意合,真能化尽笔墨之迹迥出尘埃之外。司空图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云: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论者以此诗及孟浩然《望庐山》一篇当之,盖有以窥其妙矣。羽又云:味在酸咸之外。吟此数过,知其善于名状矣。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三:“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 ……’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又《唐诗别裁》卷一○:“不用对偶,一气旋折,律诗中有此一格。”
王本注:“赵宦先曰:律不取对,如太白‘牛渚西江夜’云云,孟浩然‘挂席东南望’云云 ,二诗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故调律则律,属对非律也。近有诗家窃取古调作近体,自以为高者,终是古诗,非律也。中晚唐之律,每取一贯而下,已自失款。况今日之以古作律乎? 杨用修云: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杨谬以对当律,亦浅之乎观律矣。古诗在格与意义,律诗在调与声韵。如必取对,则六朝全对者正自多也,何不呼律诗乎?律诗之名起于唐,律诗之法严于唐,未起未严,偶然作对,作者观者慎勿以此持心,方能得一代作用之旨。”
陈仅《竹林答问》:“盛唐人古律有两种:其一纯乎律调而通体不对者,如太白‘牛渚西江夜’(原误‘秋天月’)、孟浩然‘挂席东南望’是也。……虽古诗仍归律体。故以古诗为律,唯太白能之。”
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七:“前解是牛渚怀古,后解自况袁公,正为怀古之情。此诗以古行 律,不拘对偶,盖情胜于词者。”
施补华《岘傭说诗》:“五律有清空一气不以炼句炼字求者,最为高格。如太白‘牛渚西江夜’、‘蜀僧抱绿绮’……诸首,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类诗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
附袁宏《咏史诗》 :周昌梗慨臣,辞达不为讷。汲黯社稷器,植梁丧天骨 。陆贾庆解纷,时与酒檮杌。婉转将相门,一言和平勃。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其一) 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中庸难为体,狂狷不及时。扬恽非忌贵,知及有馀辞。躬耕南山下,芜秽不遑治。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吐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其二)
....【系年】 詹本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七年(739),谓:诗云“……明朝洞庭去, 枫叶落纷纷。”当是去巴陵途中作。
安本系于开元二十七年。
郁贤皓《李白选集》云:“诗云‘明朝洞庭去’,疑作于开元十 五年(727)秋完成‘东涉溟海’,溯江往洞庭云梦途经牛渚时。”姑从之。
....【译文】牛渚江上的夜晚,青天上没有一片云。我步出船舱眺望天空中的明月,空想着当年在这里赏识袁宏的谢尚将军。我也能以袁宏一样的音调咏诵史诗,可谢将军再也不能闻听。世上既无谢尚一样的人相邀,明晨我就要扬帆远行。看来能够见到的只是江边枫叶的纷纷飘零。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