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讬, 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芳菲。
【题解】
李白上元二年冬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诗叙其意。
【校注】
扇淑气,《南史·衡阳王义季传》:“阳和扇气,播厥之始。” 《文选》卷二八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张铣注:“淑,美也。” 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诏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误。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孤云独无依。”
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朱本注云:“春日独酌而感物自叹,言春时天气融和,而百物皆蓬其生,我独茕然若无所依者,乃对月独酌以自慰也。”
唐汝询《唐诗解》卷四:“此自伤飘泊,娱以酒也。言当春则水木花卉种种含荣,傍晚则众鸟孤云各还其所,物皆有归,我独无所依藉乎!惟有酣歌以了此生耳。”
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一,首四句注云:“此感春而自伤飘荡也。言东风一吹,淑气遍乎宇宙,水木向荣于春晖,白日所照,草芳绿矣。及花开复落,散而且飞。物各有时,亦可慨也 。”后六句注云:“及其晚也,则孤云众鸟,各有所归。彼物且皆有讬,而吾生何独无依乎?不免对此石上之月,举怀邀饮,长醉而歌春日之芳菲,以了此一生耳。”
【评笺】
严评本:“无可举,亦无可议,有此足矣,次可不足。”严评本载明人批:“意态近陶。”又“孤云还空山”四句批:“演陶两句为四句。”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卷二:“诗自入古而太循蹊径。”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二:“以庾鲍写陶,弥有神理。‘吾生独无依’,偶然入感,前后不刻画,求与此句为因缘,是又神化冥合,非以象取。玉合底盖之说,不足以立科禁矣。”
其 二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校注】
紫霞想,谓升仙。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
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但悲句:悲,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恐。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秋颜,老衰的容颜。
朱本注云:“言我欲修炼而游于仙洲,所以脱落万虑,弹琴饮酒,怡情于飞鸟孤云之间,淡然与世而相忘也。但恐蹉跎易老,不得从仙而游耳。盖炼服学仙,必须气血未衰乃可为也。苟或老而衰矣,则无生气之可续,而欲其蜕形而羽化,不可得也。”
【评笺】
严评本载明人批:“据语,此有较浓然古淡处,亦不可及。”
日人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评严评本批“次(指其二)可不作”语曰:“亦甚酷矣,兴到笔随,何必拘泥乃尔哉!”又评“澹然万事闲”曰:“‘澹然’字可以评此诗也。”
【系年】
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谓:‘似本年闲居安陆时作。’恐非。”按:此诗 疑为宝应元年(762)初春作于当涂。
【译文】
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其 二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