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颠。
西峰峥嵘喷流泉, 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机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一作霄)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题解】 这是为当涂县尉赵炎的厅堂壁上一幅山水画所写的诗。从诗中“名工绎思挥彩笔”可知,壁画为当时一位有名的画工所绘。全诗极力渲染壁画内容的雄奇秀丽,渗入诗人的合理想像。同时赞美赵炎的磊落襟怀。诗末表达了诗人退身求仙的思想。粉图,以粉作图。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高堂粉壁图蓬瀛”即同此。少府,即县尉。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古治百里之邑,令抚其俗,尉督其奸。故令曰明府,尉曰少府。唐之名臣由县尉超迁,驯至公卿者,不可以数计。”题名咸本作《粉图山水歌》,《文苑英华》缺府字。
【校注】
峨眉句:峨眉,山名。《四川通志》卷二五直隶嘉定州峨眉县:“峨眉山在县南一百里,两山相对,状如蛾眉,故名。周围千里,高八十里。”西极,西方之极处。汉《天马歌》:“ 天马来,从西极。”高出西极天,《文苑英华》作西出高极天。
罗浮句:罗浮,山名。《元和郡县志》卷三四岭南道循州博罗县:“罗浮山,在县西北二十 八里,罗山之西有浮山,盖蓬莱之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高三百六十丈,周回三百二十七里,峻天之峰,四百三十有二焉。”南溟,《庄子 · 逍遥游》:“南溟者 ,天池也。”此处指南海。
名工句:工,各本俱作名公。绎思,推究思考,构思。《文苑英华》作逸思。挥彩笔,《文苑英华》作辉彩笔。辉字误。
满堂句:堂,指赵炎的厅堂。空翠,山水青翠之色。谢灵运《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如,咸本、《文苑英华》俱作何,注云:“一作如。”此句承上句,意谓画工挥笔驱山走海,使得赵炎堂中也充满如同可以扫去的青翠之色。
赤城句:赤城,山名。《元和郡县志》卷二六江南道台州唐兴县:“赤城山,在县北六里,实为东南之名山。”霞气,《文苑英华》作日气。杨本注:“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色皆赤,状似云霞。”苍梧,即九疑山。《元和郡县志》卷二九江南道道州延唐县:“九疑山 ,在县东南一百里,舜所葬也。”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苍梧烟,指苍梧山之云烟。《文 选》卷二○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李善注引《归藏 · 启筮》曰:“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洞庭句:洞庭,湖名。在长江以南,湖南省北部。潇湘,萧本注:“《长沙志》:洞庭之水潴为七百里,日月出入其中。《图经》: 潇水去零陵县三十步,源出九疑山,至永与郴水合。湘水在零陵西十五里,……来永与潇水 合。二水合流谓之潇湘。潇湘者,水清深之名也。”渺绵,渺茫遥远貌。
三江句:王本注:“三江之名不一。以岷山之江为中江,潘冢之江为北江,豫章之江为南江,此说《禹贡》之三江也。或以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或以松江、东江、娄江为三江,此说吴越之三江也。或以岷江为西江,沣江为中江,湘江为南江,此说岳阳之三江也 。此诗从画意泛说,不必定指一处。《子虚赋》:‘楚有七泽。’后只称云梦一译,其六皆 未详也。”洄沿,《文选》卷二六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李善注:“《尔雅》曰:逆流而上曰溯洄。孔安国《尚书传》:顺流而下曰沿。”
以上三句写画图上的景色,所用山水名称均为借喻。郁贤皓《李白选集》云:“意渺绵”、 “情洄沿”是形容画中水景,亦为赏画者的遐想。
朱本注第一段八句云:“此李白咏赵少府粉图山水歌。言峨眉之山高出于西极之天,罗浮之山南与溟海而相连。此天下山水之至大者也。名公能画则细绎其心思,挥其彩笔,想象而模仿之。如驱山海置眼前,有若鬼神之斡旋乎造化,移彼而就此也。空翠满堂,浓若可扫。又若霞起赤城,烟出苍梧,洞庭潇湘之渺绵,三江七泽之洄沿,则其绎心思、运精神于丹青者,宛然而得其山水之真也。按‘绎思’字就画上说,曰意、曰情;贴‘绎思’说,曰驱、曰走、曰扫,皆容其画之精妙也。”
心摇句:心摇,内心激动。目断,眼睛眺望极远处,直至看不见。朱本作日断。误。尽,《文苑英华》注云:“又作穷。”
三山,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以上六句由画面上的汹涌惊涛,孤舟征帆,推想旅客迷失归年,而不知何年将到达海中仙山。从诗句看,画中并无三山,纯由诗人遐想而出。
朱本曰:“言波涛如此之汹涌,彼操舟者欲何之乎?舟帆摇曳,意兴难尽,远望三山以从仙游,杳然莫及,不知何时可到乎?此盖指画中舟帆而记言其意也。”
西峰,《文苑英华》作西风。误。
横石蹙水,水为横石阻拦而迫促不畅。潺湲,水慢流貌。《文选》卷二六《七里濑》诗:“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李善注引《杂字》曰:“潺湲,水流貌也。”
东崖合沓句:东崖,《文苑英华》作东岸。合沓,重叠,聚集。《文选》卷二七《敬亭山》 诗:“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李善注:“贾谊赋:‘遂积聚而合沓。’应劭《汉书注》:‘沓,合也。’”蔽,《文苑英华》作开,注云:“集作蔽。”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谢灵运《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文苑英华》作芊眠,注云:“集作绵。”
冥昧,昏暗掩蔽。
隐机:机,几案,小桌子。
以上六句写画上西峰泉水,东崖林木,遐想此中幽暗之处失去昼夜,寂无蝉声,正可隐几而坐也。朱本注此六句云:“东西,以画左右言也。此中指东西厓也,言两厓之间泉石萦迴,林木深翳,昏黑冥昧,不辨昼夜。凭几听之,寂无蝉声之可闻也。此盖形容画中岩谷景物之极其精致也。”
羽客,仙人。袁彖《游仙诗》:“羽客宴瑶宫,旌盖乍舒设。”
南昌仙,《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榖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士言变事。……至元始中, 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杨本注:“赵炎为少府,故比于福。” 妙年句:妙年,指少壮之年。历落,磊落,仪态俊伟之貌。青云士,高尚之士。
讼庭,诉讼的公堂,指赵炎的衙署。
沓然句:悠然清远之意。丹青(一作霄),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霄注。《文苑英华》作丹霄,注云:“集作青。”丹青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颜料之色,此泛指图画。
安足珍,朱本作何足珍。真仙,宋本原作真山。咸本、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朱本、郭本、刘本、严评本、扬慎批点《李太白诗选》、胡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真仙。詹本云: “按仙字是,当据改。”
若待句:功成,《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拂衣,提衣,振衣,表示某种情感。《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附杨彪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表示决绝之意。后因称去朝归隐为拂衣。谢灵运《述祖德诗》其二:“高揖七川外,拂衣五湖里。”
武陵桃花,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
以上十句由画上仙人说到赵炎,(画中对坐不语南昌仙亦为诗人遐想。)再说画中之仙不如真仙,最后说如等到功成再身退,必然会受到桃花源中人的讥笑。有慕仙之意。
朱本注末段十句云:“言画中群仙列于长松之下,对坐而不语者,南昌之仙也。南昌仙人岂惟梅福而已哉?乃今之赵少府亦与其列也。少府历落,贵作青云之士,讼庭无事,同众客以闲游。杳然清远之思,如在丹青之内,真仙人也。粉图中所画羽客者,乃描古人之陈迹耳,何足贵乎?惟此真仙庶可全身,挟羽客以遨游,超凡俗而长生也。然为仙有术,亦须及时,若不早为之计,必待功成而后身退,此时求仙亦已晚矣,岂不贻笑于武陵桃花乎?此则归美之辞而寓规戒之意也。”
《唐诗解》卷一三:“此观图而有慕仙意。言山之极天者非峨眉,连海者非罗浮乎!今公之笔力,能驱走山海,则是兼二山形胜而有之。潇湘、洞庭无非君图中物也。见孤舟之逝,而发三山之想,因少府所画(按:此说有误),而忆南昌之仙,盖以梅福况赵也。因言赵以妙年,而志在青云,便当及此时而仙去,必功成然后拂衣,则年岁已暮,徒为武陵桃花所笑耳。 ”
【评笺】
严评本:“扫字,人不能下。”“罗浮、赤城、苍梧、洞庭、三江、七泽,大罗织。”“自惊涛至此(指至对座),写画逼真却如画,情景都幻。”尾批:“极破极快,岂必以含蕴为佳 ?”“通篇皆赋题目,只此是达胸情。始知作诗贵本色,不贵作色。”严评本载明人批:“ 未尽善。”“起两句气慨亦雄迈。”“篇中地名太多,果尔则系半边舆地图矣。要之只是借说,则何如省数处,或泛用空川岩字点注乎?”“长松二句脱卸粘连,浑然神妙。”“收两句斩截痛快,大有力。”
《李太白诗醇》卷二引谢叠山云:“歌画图而思游山水,亦其志如此。”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王绩曰:‘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左思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太白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王、李二公,善于翻案。”
朱本曰:“按白之题画,咏山则以峨眉、罗浮、赤城、苍梧、三山等言之;咏水则以南溟、 洞庭、潇湘、三江等言之。终以羽仙武陵之事归之主者。烟云、草木、舟帆、泉鸟,杂然布置,情思流动,辞气激扬。初看若无统纪,细玩则界限分明,有如韩信用兵而多多益善也。”安磐《颐山诗话》:“题画诗……次惟太白,如《族弟烛照山水画歌》、《赵少府粉图山水》,全篇飞动跌宕,真名笔也。”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卷七评首六句:“绎思本因颂,然此二字近腐。赤城、苍梧从云霞言,非另出二山也。”评洞庭两句:“上言山,此言水。”评西峰两句:“此文合山水言之 。”尾批:“此诗三江,当如旧解南江、中江、北江,以江、汉、彭蠡言。”“赵为县尉, 故以子真况之。”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六评驱山句:“画笔如真。”评杳然句:“真景如画”。
《唐宋诗醇》卷五:“写画似真,亦遂驱山走海,奔辏腕下。‘杳然如在丹青里’,又以真为画,各有奇趣。康乐之模山范水,从此另开生面。”
王伯敏《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李白的这首诗,较多地涉及到山水画的创作之法。他在赞许这幅壁画的点景时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上句写征帆之远,看去不觉其动,但是作为绘画,仍然要把它画得生动,所以诗人在下句又以‘飘如随风’来形容 ,这就点出了‘天边’,无疑是说画家把征帆的位置画得很高,感觉上与天水一色了。这些都说明,这幅壁画具有我国传统山水画所特有的布局手法。”
【系年】黄锡珪《李太白年谱》系于天宝十二载(753)冬杪,云:“白从秋浦复游当涂作。”可备一说。
郁贤皓《李白选集》、安本、詹本均系于天宝十四载(755)。郁云:“此诗未有安史之乱迹象,却有‘讼庭无事罗众宾’之句,当作于天宝十四载(755)未乱时。”亦备一说。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山高于西极之天,画中之水,如罗浮山直与南海相连。有名的画工推究构思挥动彩笔,把高山大海移置我的眼前。这厅堂里也满是青翠,迹如可扫,仿佛飘逸着赤城山的霞气和苍梧的云烟。这水如同洞庭潇湘一样渺茫深远,又如三江七泽之水一样使人情意回旋。画面上那惊涛汹涌着要流向何处?那片孤舟随浪而去将不记得回归之年。画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飘落到了天边。我心情激动地眺望水面的尽头兴致难尽,欲问此舟几时可以到达仙居三山颠?画上峥嵘的西峰喷出流泉,泉水又因横石阻拦而变得缓慢。重重叠叠的东崖轻雾缭绕,林深树茂草木绵延。这里面应当是昏黑无光失去昼夜,若隐几案于其中,寂然而听,定无一只鸣叫之蝉。画上的长松之下站列着一些仙人,那位对座不语者大约便是南昌仙。我面前也有一位南昌仙人赵炎夫子,是一位少壮之年、仪态俊伟的高尚之士。今日衙署无事便聚集众多的宾客,悠然清远地如同在图画里。五色图画中的仙人那里足珍,只有真仙才能全身长生。如果要等到功成之后再去归隐,必然会被桃花源中人讥笑在武陵 !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