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谁为吴会吟, 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 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 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州逸, 酤酒提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 客愁顿向杯中失。
【题解】 黄山,王本注云:“《江南通志》:黄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五里,相传浮丘翁牧鸡于此,又名浮丘山。”按黄山高54米,形如初月。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姑孰溪 在(太平)府南二里,自丹阳湖引流而北合支流诸水,汇为姑孰溪,亦谓之姑浦。……复北经黄山渡,又北历牛渚采石矶,至宝积山入于大江。”说明唐时姑孰溪流经黄山脚下入长江,故可泊船经渡。今黄山渡口早已不存,是乃姑孰溪下流改道造成(参见《姑孰十咏 · 姑孰溪》注)。殷十四,詹本云:疑即殷淑。郁贤皓《李白丛考》:殷十四显然是个道隐者流,很可能是殷淑。吴吟,吴地的歌曲。
【校注】
吴会,王本注:“吴会,吴地也。”
猿啸,刘本作笑。误。
沧洲,滨水之地,古谓隐者所居。
饭霜栗,以经霜后的栗子当饭吃。按:以栗子当饭吃,并非当涂时俗,或为时艰所致。
【评笺】 严评本载明人批:“亦响快。”
《昭味詹言》卷十二:“《夜泊黄山》,起句叙,二句写,三四顺平,我宿接续叙,听之句衬,朝来句又提。佳在下半笔力截剪。收二句倒绕加倍法,六一有之。两半章法同《江上吟》。前层正叙,叙毕乃再推论,此与七律同。千年以来,不解此矣。此诗律最深处。”
【系年】 詹本、安本均系于天宝十三载(754)。
【译文】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