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题解】 横江,指和县与马鞍山市当涂县之间的一段长江。长江水因受天门山阻遏,在此间由东流而改为直北流向,故称。《元和郡县志》逸文卷二淮南道和州历阳县:“横江,在县东南二十六里,直江南采石渡处。”《太平寰宇记》:“(历阳)东南至横 江西岸一十五里。大江中心为界,与宣州当涂县相接。”所说“横江西岸”即这段长江的西岸。今按《太平府志》、《当涂县志》均将“牛渚春潮”列为古代“姑孰八景”之一。明初史馆编修李汶《牛渚春涛》诗云:“牛渚矶头望眼开,桃花浪暖积成堆。随风怒卷半山雪,带雨雄轰彻夜雷。”此前元人赵孟颓 《松雪斋集· 蛾眉亭》诗有云:“苍崖直下蛟龙吼,白浪排空鹅鹤回。”据李白此诗所云“海潮南去过寻阳”,说明唐时的潮水逆江而上,可达今江西省九江市附近。后来,由于长江入海口逐步下移;湖口至镇江江段堤岸受淮阳地盾较强掀斜影响,东岸较为稳定,元代以后西岸却逐渐下降,横江江面逐渐增宽;随之江心沙洲大量涌现与结体,使得“牛渚春潮”逐渐减弱,至乾隆三十七年,黄景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云:“潮到然犀亭下回”(按,太白楼、然犀亭均在牛渚山),说明海潮逆江至牛渚山已是强弩之末,不如从前的壮观(详见李子龙《横江词与横江疏笺》,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李白此六首写的便是当年“牛渚春潮”惊心动魄的景象,同时寄托有政途险恶欲往无从之意。《乐府诗集》收此六首入《 新乐府辞》。《文苑英华》录四首,其一为其三。
【校注】
人言两句:言,萧本、郭本、刘本、严评本、杨慎批点《李太白 诗选》、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道。侬,朱本注:“侬,我也,吴人之方言也。”
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句注。三日,萧 本、玉本、郭本、刘本俱作二日。《文苑英华》此句作猛风吹倒天门山。
瓦官阁,《方舆胜览》卷一四江东路健康府:“升元阁,一名瓦棺阁,乃梁朝建。高二百四十尺,李白有‘日月悬檐楹’之句。今之瓦棺阁非古墓矣。”陆游《入蜀记》卷二:“戒坛古寺谓之瓦棺寺,有阁因冈阜,其高十丈。李白所谓‘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右荣’者,又《横江词》‘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棺阁’是也。”《焦氏笔乘》续集卷七:“晋哀帝兴宁二年,诏移陶官于淮水北,遂以南岸窑地施于僧慧力造寺,因以瓦官名之。”
朱本注云:“此李白游金陵时渡横江而作。言人皆谓横江为好,我独谓横江为恶者,何也? 若大风一起,连日不休,将有摧山之势,则江中白浪高于城中瓦官之阁矣。此所以为恶者,安得谓之好耶?”
【评笺】 严评本:“凡形摹语无妨过言,不必如语实语。”严评本载明人 批:“首二句是吴歌。‘吹倒山’奇,浪高应得恰好,瓦官阁亦助色。”
其 二
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
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
【校注】
海潮句:指“牛渚春朝”的一种景观,亦即今人所称潮汐引起的海水“倒灌”情景。唐人张继《奉寄皇甫补阙》诗亦云:“潮至寻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说明当时的潮界区在寻阳。寻阳今为江西九江市。从牛渚逆流往寻阳之江水是西南向,故称南去。
牛渚句:陆游《入蜀记》卷二:“采石,一名牛渚,与和州对岸。江面比瓜洲为狭。故隋韩 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刘宾客云:‘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王文公云:‘一风微吹万舟阻。’皆谓此矶也。”(参见《夜泊牛渚怀古》注。)马当,即马当山。《元和郡县志》卷一八江南道江州彭译县:“马当山,在县东北一百里,横入大江,甚为险绝,往来多覆溺之惧。”《舆地纪胜》卷三○江州景物下:“ 马当山在古彭泽县北一百二十里。其山横枕大江,山像马形。舟船险阻,乃立庙。陆笠泽记 曰:‘言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朱本注云:“言横江与牛渚相对,乃在寻阳之下,马当之上。而牛渚之险,则又过乎马当矣 。横江欲渡,而畏风波之恶;一水牵愁,则有万里之长。愁与水俱无尽也。”
【评笺】 严评本载明人批:“‘险马当’三字尚觉生硬。后二句语不甚深 ,以无意出之却妙。”
其 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 杨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校注】
其三,《文苑英华》为其二。
横江句,指诗人在横江东岸(牛渚)西望,因浪高而阻隔了去往西秦的道路。西秦指今陕西省一带,因春秋战国时属秦而名,此处借指唐都长安。
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杨子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俱无一作四字注。《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连作流。杨子津,杨本注:“杨子县有瓜本镇,即渡江处。横江,建康之西津;杨子,建康之东津也。”《资治通鉴》卷一七七:“秦帅舟自杨子津入。”胡三省注:“杨子津在今真州杨子县南。”地在今江苏省仪征市境长江北岸。
那可渡,杨慎批点《李太白诗选》作那能渡。
峭帆人,朱本注:“峭,峻也。峭帆,峻帆也。盖风健则帆峻也。或曰:峭帆方言谓挂帆也 。”峭帆人,指张挂高帆之船夫。
朱本注云:“此李白在横江而思归也。言横江西望长安,乃吾故乡。道路阻隔,不得归矣。然汉水自西而来者,乃入于横江,通乎杨子之津。水能东行而人不得以西归,反水之不如矣。且横江之浪,其高如山,那可渡载。风狂帆峻,是以愁也。”
【评笺】 严评本:“况舟中之人乎。”严评本载明人批:“峭帆尚不得来 历,苦随臆解,当只是直立意。”
其 四
海神来过恶风,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校注】
其四,《文苑英华》为其三。
海神句:海神,朱本注:“海神者,海上之神也。入海之人往相传为有神怪。如牛渚然犀之类。”《博物志》卷七:“武王闻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我行必有大风雨,’……果有疾风暴雨。”来过,咸本、《乐府诗集》俱作东过, 注云:“一作来。”《文苑英华》、《唐人万首绝句》俱作东过。
浪打句:极言浪高有力,使石壁裂开而形成天门山。《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州:“天门山在当涂县西南三十里,又名峨眉。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梁山。”
浙江句:浙江,即钱塘江。杨本注引《钱塘潮候图》云:“潮至每月二十四、五渐减,二十六、七渐生,至初三渐大,……惟八月十五独大。常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 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声如雷鼓。”《水经注·浙江水》:“(钱塘)县东有定、包诸 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濬,兼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此句意谓,就是钱塘江八月大潮又何致如此汹猛?
涛似连山:《文选》木华《海赋》:“波如连山。”连山,《文苑英华》作莲山。
朱本注云:“言横江之上,海神过而恶风作,白浪冲击于天门之间,两崖石壁豁然若开,诚天下之险也。涛若连山喷雪而来,虽浙江八月之潮亦不及乎此也。”
【评笺】 日人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二:“写出伟丽如画。”
其 五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校注】
横江句:横江馆,《太平府志》:“采石驿,在采石镇滨江,即唐时之横江馆也。在明为皇华驿。”说明横江馆乃唐代名称,明为皇华驿,清为采石驿。今已无存。但采石镇有横江街。津吏,《唐书·百官志》:高宗永徽年前,掌舟梁之事的官吏叫津尉,“永徽后废津尉,置津吏。上关八人,中关六人,下关四人。无津者不置。”横江馆当为上关津吏吏所。
郎今二句:为津吏语。郎,犹言官人,系当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而非独指青年男子。梁简文帝《乌栖曲》:“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岑仲勉《唐史余渖》郎、官条云 :“观《宾王集》以官、郎对举,则其用约同(《日知录》卷二四亦言郎名起自郎官)。”缘 ,连词,因为、为了。朱本注云:“白在横江欲渡之时,津吏相迎之如此,而白述之也。”
《李诗直解》:“此咏风波之险,不可冒行也。言横江馆前,管济渡之津吏来迎,向东指 曰:‘凡风起云先生。今海云忽生,必有大风也。郎今欲渡缘何事乎?此飘风鼓雷,雪浪排空,虽有事,亦不可行矣。’”
【评笺】
严评本:“此诗四句一气,其意言内已尽,而言外更无尽,是绝句第一流。”严评本载明人批:“此诗最传,当只以善锻口头语,翻胜搜句索僻。” 杨慎批点《李太白诗选》卷二引桂天祥语:“风骨飘然,是何等意兴,何等音节!反复读之,令人悲慨。”
杨慎《升庵诗话》卷五:“古乐府《乌栖曲》:‘采菱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太 白以一句衍作二句,绝妙。”
陆时雍《唐诗镜》卷二○:“直是无不可诗,种种入妙。”
应时《李诗纬》卷四评首二句:“矢口成章,皆成化境。”评后二句:“真境又是喻。”总批:“不假锻炼而意味无穷。非惟中晚人难及,即盛唐亦不能到。”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卷一三:“六朝遗响。”“此横江词本色,谓比仕路之难,反觉少味 。”黄叔灿《唐诗笺注》:“质直如话,此等诗最难。”
李锳《诗法易简录》:“全是本色,横江之险,只是津吏口中叙出。‘缘何事’三字,更有无穷含蓄。绝句中佳境,亦化境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託津吏劝阻,意更佳。”
《唐诗品汇》引范德机批选《李翰林诗》曰:“绝句一句一绝,乃是本体;其次句少意多,极四句而反复论议。此篇气格含歌行之风,使人嗟叹之,有无穷之思。此唐人所长也。诸家非不佳,然视李杜气格音调异,熟复之当见也。”
《唐宋诗醇》卷五引胡应麟曰:“尚是乐府古调。”
《唐宋诗醇》卷五:赵执信曰:“‘横江馆前’一首,此乐府也。‘问余何事’一首,此古诗也。”
《唐宋诗醇》卷五:“梁简文《乌栖曲》云:‘郎今欲渡畏风波’,白用其语,风致转胜。若其即景写心,则託信远矣。”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外微言,喻人情险,亦如涉江者犯风浪而进舟,太白之寄慨深矣。”
其 六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一作众)川。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一作莫)渡河归去来。
【校注】
其六,《文苑英华》为其四。
月晕句:月晕,咸本、《文苑英华》、《唐人万首绝句》俱作日晕。杨本注:“古语:月晕而风,础润知雨。”稽考当涂气象史,唯有春季才有月(日)晕、大风、雾不开同时出现的天气。
海鲸句:海鲸,《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之鲸,……
噏波则洪涟踧踖(cuji) ,吹涝则百川倒流。”蹙,促迫。此句谓海鲸在东海迫促百川倒流,形成海潮。百(一作众)川,咸本、玉本、郭本、刘本、《乐府诗集》俱无一作众注。《文苑英华》作众。
三山,《太平寰宇记》升州江宁县:“三山在县西南十七里,周回四里。其山孤绝,面东西 ,截大江。按《舆地志》云:其山积石滨于大江,有三峰南北接,故曰三山。旧吴为津所。 ”
公无(一作莫)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乐府诗集》俱无一作莫注。《文苑英华》作莫。《乐府诗集》卷二十六《相和歌辞 · 相和六引》:“《箜篌引》,一曰《公无渡河》。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 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悽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此处仅借其语。李白另有《 公无渡河》诗。归去来,即归去之意,来为语助词。陶潜有《归去来辞》。
朱本注云:“言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