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一作携手止清都)。
【题解】
丹阳,古县名,自秦至唐武德年间县治在今当涂县城东北二十六公里处。《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东道宣州:“当涂县,本汉丹阳县地。”唐贞观初废县改城为镇。清康熙年间分为南北两镇。南镇为今安徽省当涂县丹阳镇,北镇为今江苏省江宁县丹阳镇。今江苏省又有丹阳县,原为汉曲阿县,与本诗的丹阳不是一地。横山,《太平御览》卷四六山谦之《丹阳记》曰:“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舆地纪胜》卷一八太平州:“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亦名衡山。其山四望皆横,故名。有陶贞白书堂,今为澄心院。五井、丹灶、药臼在焉。”南宋绍定五年刻澄心院碑今仍存。周惟长,隐逸之士,其经历不详。
按:横山之胜,由来有自。殷商末年,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为让王位于季历,出奔荆蛮,托名因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钱大昕《廿一史考异》云此衡山即当涂横山。
【校注】
凌方壶:凌,朱本注:“凌,历也,言过之也。”方壶,《列子 · 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拾遗记》:“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朱本注前四句云:“此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也。言周子隐于横山,开门临乎城隅。连峰叠嶂,入其户牖,景概之胜,过于蓬壶,虽神仙之所居,犹不如者也。此盖极言其所居之美也。”
时枉句:枉,咸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作。刘本注云:“时枉一作时作。”白纻词,吴歌,跳白纻舞所唱之歌。详见《白纻词三首》注。又《舆地纪胜》卷一八江南东路太平州:“白纻山在当涂县东五里,按《寰宇记》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奏乐好为白纻歌,因名。”《太平御览》卷四六白纻山,所说与《舆地纪胜》同。
丹阳湖,位于当涂东南,古时曾是江南大泽,最大面积约三千余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湖泊不断萎缩。自三国屯军筑圩,唐宋至鼎盛,使古丹阳湖分解为丹阳、固城、石臼、南漪四湖。《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丹阳湖,在县东七十九里。周迴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似只指分解后的丹阳湖。后来湖面继续缩小。至1966年后又不断围垦造田。今仅剩下一条狭长的河道通达水阳江与姑溪河。丹阳湖与名已不存在。
溟渤,《文选》卷三一鲍照《代君子有所思》云:“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李善注: “溟渤,二海名。”此泛指大海。朱本注:“傲,慢也,言以此取欺彼也。”
菰蒲,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萍泛沈深,菰蒲冒清浅。”菰生水中,又名茭白 ,俗称茭瓜,现为江南常见蔬菜。蒲,即香蒲草,水生植物,嫩蒲可食,秋叶可织席或制做蒲包。
舒卷,萧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卷舒。《淮南子 · 真训》:“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安识,《文苑英华》作安议。
朱本注中八句云:“言周处士隐于横山,时往丹阳之湖,放歌白之辞。水色傲乎溟渤,洋洋乎其无涯矣。川光秀于菰蒲,景物之生色者,又可观也。当其游歌得意之时,胸次悠然而无累,与天地相为流通,与闲云同其卷舒,放浪形骸之外,不知吾身之有无,又何富贵功名之足累乎!”
献玉,《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朱本注:“献玉者,轻进也。”此句言周惟长耻于献玉者。
探珠,《庄子 · 列御寇》: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子尚奚微之有哉?’”朱本注:“探珠者,嗜利也。”此句言周惟 长笑于探珠者。
羽化二句,《晋书·许迈传》:“遍游名山,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清都,《 列子·周穆王》篇:“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也。”王本注:“羽化,成仙而去也。清都,上帝所都。”末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句注。《文苑英华 》作携手上清都。
朱本注末四句云:“承上言处士之隐,自适如此。轻彼于自售,如卞和之献玉者,处士则耻之而不肯为;溺于嗜利,如渊客之探珠者,处士则笑之而屑为。惟以隐逸为高,将欲从仙人以遨游也。使羽化而可为欤,我将与尔携手而上清都,同入于钧天之帝居可也。”
【评笺】 严评本评水色、川光二句:“但称湖之傲秀,其人可知。”严评本载明人批:“四句一转,前三句调法略同,微觉板。”
日人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二水色、川光二句批:“傲、秀二字奇警。”
【系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于天宝六载(747)秋季。以为李白之金陵途经丹阳时作。
安本系于天宝九载(750),以为本年李白自金陵往庐山途经当涂时作。
【译文】
周子隐居在横山,开门就面临古丹阳城的一角。连绵绿色的山峰就像要涌入窗户,这胜境简直超过仙境方壶。您经常自作吴歌《白纻词》,来到丹阳湖上放声高歌。丹阳湖的水色可以傲比大海,湖光又增秀色于水边葱翠的菰蒲。当您得意时,心胸悠然地可与天地通流,还可以随同白云一样舒卷,哪里还知道自己身体的有无。您怀抱玉璞却耻于像卞和那样向楚王献玉,又鄙笑那渊客冒险在骊龙颔下探得宝珠。如果升天成仙之事可求,我愿与君携手共上天帝之都。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