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沂流归,白壁见秋月。
秋月照白壁, 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 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 迴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 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 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 惠好庶不绝。
【题解】
金陵,今南京。白壁山,《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均无载。《舆地纪胜》卷一八太平州:“白壁山,在当涂三十里东北,又名石壁山。……其山三 峰,中峰最高。向西山面峭峻如壁。”明嘉靖《太平府志》云:“白壁山又名石壁。……赤壁在其北,小港界之。”清康熙《太平府志》云:“思贤港河,在白壁山下。去府三十五里。因谢朓、李白、崔宗之均过此赋诗,后人思之,故名思贤港。”据以上记载并实地考察,赤壁指今马鞍山,古时临江,绝壁石赤。思贤港在今马鞍山与白壁山之间的前杨桥附近,桥之所跨之河即思贤港河。明嘉靖《太平府志》又云:白壁山“有石形如龟”,龟竖之形如枣,亦如人头,即望夫石,俗呼枣子矶或人头矶。人头矶下临江绝壁色白,故可称白壁山。(参见《姑孰十咏 ·望夫山》注)天门,山名。《太平 寰宇记》:“天门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句容,县名,即今江苏省句容县。王主簿,名不详,此以职位称。主簿为县令佐官。题及诗中三壁字,宋本原作璧。咸本、萧本、刘本、王本及《府志》、《县志》俱作壁。壁字是。今据改。此诗系诗人自金陵至天门山途中作。
【校注】
沧江六句:沧江,江水呈青苍色,故名。沂流,逆流而上。归,言自金陵溯流而泛舟于江上,至月出而归于白壁山下之港中。山阴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朱本注前六句云:“言泛舟于长江,沂流而归,至于白壁。见秋月映乎壁上,皎若山阴之夜雪,动我访戴之思矣。夫秋月之白,固为可爱,幽人贾客皆耽玩赏迹,有劳逸之不同,情系情物则一也。”
进帆四句:迴,朱本作回。牛渚,《元和郡县志》:“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牛渚山在白壁山上游,天门山又在牛渚上游。信风,朱本注:“信风者,海风之来,每有信期,如朝多东风,暮多西风。又有所谓报风者,每月十七八,风稍大。将作时,先一日水面有黑沫如尘垢状,浮于潮头。海人素识者,急引舟避山湾中,否则多覆溺。此所谓信风也。”詹本云:信风,即随时会变化,定期定向而来之季候风 。
朱本注中四句云:“言沂江乘月而进帆,至于天门。回首下顾牛渚,既没不可见矣。江中信风之来,不愆其期。玩月至晓,日升雾消,不觉淹流之久也。”
故人四句:故人,谓王主簿。新赏,指沂流玩月而言。 胡越,谓相去之远。《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也。”高诱注:“肝胆喻近,胡越喻远。”惠好,朱本作蕙好。《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朱本注末四句云:“言我玩月天门,故人官于近地,咫尺之间,不得同赏,如胡越相去之远。然此者亦一时之暂乐耳。久要之情,固当保于永久。我将寄君以青兰之花,永结惠好,庶无遐弃之心可也。”
【评笺】
严评本载明人批:“是太白常品。”
《唐宋诗醇》卷六:“白寄人之诗,大致泛滥于元嘉以还,此前诸篇皆是也。白尝谓建安以来,绮丽非珍,盖亦大概言之;至其间表表诸人,曷尝不历阃入室,相予周旋出入乎!特才实迈古,故大而化之,其渊源有自来矣。杜甫亦复如是。词人落笔,往往过当。甫尝云:‘ 陶谢不枝梧。’他日则云:‘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后人过尊二家,或欲尽薄从前,非通论也。”
詹本云:“《太平府志》:‘李白与崔宗之月夜乘舟,自金陵沂流过白壁山玩月。白衣宫锦袍坐舟中,两岸观者如堵。白笑傲自若,旁若无人……’《太平府志》语不知何据。或附会 《旧唐书·李白传》。《旧唐书·李白传》云:‘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一则自采石达金陵,一则自金陵沂流达天门,二者了不相关,《太平府志》殆附会为一耳。”
【系年】
詹本:天宝六载(747)寓居金陵之作。诗云:“沧江沂流归,白壁见秋月。”当是秋季。
安本系于天宝七载(748)。
按:诗既云达天门,便不必作于金陵。詹说之作地未妥。
【译文】泛舟于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白壁山已可见一片秋月。秋天的月光照在临江的白壁上,皎白如同当年山阴王徽之访戴逵那天夜晚的大雪。隐逸之士停止了夜行,商贾之人忘记了趁早出发。待到扬帆逆流至天门山,回头望去牛渚已经隐没。长长的大江中信风已经吹来,太阳升起夜雾已经消逝。老朋友虽然近在咫尺,不能共赏沂流玩月的新景而远如胡越。寄您一束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的友谊永无期绝。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8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