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述】
黄山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处,一名浮丘山,相传浮丘公曾牧鸡于此。山形如初月,中高54米。因姑孰溪原流经山下,有黄山渡。黄山旧时古迹甚多。最早为南朝宋武帝刘裕代晋以后所建八丈佛塔,人称黄山塔。此塔现仍存,不过已非原塔。现塔五层八面,高25米。经文物部门鉴定,塔的下半段为南宋建筑。塔前则为陵歊台遗址。陵歊台,一作凌歊台。亦建于南朝宋季。传说为宋孝武帝刘骏的避暑行宫。唐人许浑诗云:“宋祖凌歊乐未央,三千歌舞宿层台。”可见规模之宏大。陆游《入蜀记》详载了游黄山的情形,云:“饭已,游黄山东岳庙广福寺,遂登凌歊台。岳庙栋宇颇盛,本谓之黄山大监庙。大监者不知何神,盖淫祠也,今既为岳庙,而大监反寓居庑下。广福本寿圣寺,以绍兴壬午诏书改额。败屋二十余间,残僧三、四人,萧然如古驿。主僧惠明,温州平阳人。凌台正如凤凰、雨花之类,特因山巅名之,宋高祖所营。面势虚旷,高出氛埃之表,南望青山、龙山、九井诸峰,如在几席。……李太白有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泛舟赴华阴诗,即此地也。台后有一塔,塔之后又有亭,曰怀古云。”陆游还有自采石入姑孰溪时所作《黄山塔》诗一首:“风吹旗脚西南开,挂帆捶鼓何快哉!转头已失望夫石,黄山孤塔迎人来。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由此诗参之其登山所记,估计凌歊台已经衰颓。
明人顾炎武《肇域志》云:“凌歊台在山顶,有石如案,高者五尺,顶平而圆,径丈许。”明白告诉人们,凌歊台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今此如案巨石尚在,右侧刻有明代李伯鳌等人纪行诗三首,字迹已模糊不清。“凌歊夕照”曾被誉为姑孰八景之一。
黄山东麓传说有南朝齐和帝陵。东岳庙即建于陵上。东岳庙后来占地颇广,县志记载有殿堂、经楼、僧舍等楼舍一百七十二间。东麓尚有广福寺,亦有房舍二十余间,康熙十五年又重修扩建。寺后松林掩映中有深云馆、怀古台、誓清堂等。宋淳祐六年改誓清堂为极目亭。上述古物,今俱不存。
黄山西麓古有石阶至山下黄山渡。但民国二十五年《当涂县志稿》却引清嘉庆《一统志》云:黄山“一名黄江山,旧时江水直至山下,故名。”《马鞍山名胜古迹志》和《李白安徽诗文校笺》采用了此说。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读史方舆纪要》云:“姑熟溪在府南二里,……复北经黄山渡,又北历牛渚采石矶,至宝积山入于大江。”说明黄山渡乃姑熟溪的渡口,旅人在此乘舟,可渡溪,可逆流入于姑熟城,可顺流至采石入于大江。姑熟溪改道,是明清以后的事。(详《李白游迹考录·姑孰溪》)
【备考】
《太平寰宇记》:黄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五里。相传浮丘翁牧鸡于此,又名浮丘山。
《舆地纪胜》:凌歊台,在城北黄山之巅。宋孝武大明七年南游登台建离宫。《寰宇记》:浮邱山有宋凌歊台。《建康录》:傅亮九日登凌嚣馆作赋。李白诗云:(诗为《姑十咏·陵台》,从略。)
《方舆胜览》:凌歊台,城北黄山上。宋武帝南游,尝登此台,且建离宫焉。李白诗:(诗为《姑熟十咏·陵歊台》,从略。)
明嘉靖《太平府志》:黄山在府城北石城乡,世传浮丘翁牧鸡于此,亦名浮丘山。山上旧有离宫及凌歊台、怀古台、誓清堂并浮图在焉。凌歊台在山顶,东南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顶平而圆,径丈许,世传刘裕避暑处。李白诗云:(《姑熟十咏·陵歊台》,从略。)
《大明一统志》:太平府凌歊台,在府城北黄山之巅。刘宋孝武帝南游登此台,建离宫。李白诗:(《姑熟十咏·陵歊台》,从略。)
清康熙《太平府志》:黄山在郡治北五里,高四十丈,山如初月形,旧传浮丘公牧鸡于此,亦名浮丘山。上有宋孝武避暑离宫,今存凌歊台址。山之阳当孔道,为东岳庙、广福寺。寺后万松掩映,(当)涂令章嘉祯所植,人称章公松。上有深云馆、怀古台、誓清堂,立浮图表之。宋刘子澄《图经》云:大江东来,淮山对峙,历阳楼堞,历历可数。今山麓平畴极望,去江几二十里,沧桑于斯可验。
清康熙《江南通志》:黄山在太平府北五里。相传浮丘翁牧鸡于此,又名浮丘山。
清乾隆《太平府志》:凌歊台在黄山,有石如案,高五尺,顶平而圆。相传宋孝武帝大明七年筑行宫避暑,即为此台。许浑有诗。
清乾隆《当涂县志》:宋孝武帝行宫在黄山,宋大明七年建。(又:)凌台在黄山,宋孝武帝所营,面势虚旷,高出尘堨之表。台灭没无存,惟东下岗有一巨石高五尺许,广倍之,其遗迹云。
民图《当涂县志稿》:黄山,距城西北五里。《府志》:黄山高四十丈,山如初月形。一名浮丘山,旧传浮邱公牧鸡于此。嘉庆《一统志》:在县西北,一名黄江山。旧时江水直至山下,故名。宋孝武帝避暑离宫其上,曰凌歊台。许浑诗,“三千歌舞宿层台”是也。今仅存方丈巨石,明人刻诗于上。“凌歊夕照”为姑孰八景之一。山之阳有东岳庙、广福寺。寺后旧多青松,邑令章嘉祯植,人称章公松。上有深云馆、怀古台、誓清堂,今皆废。山脊有塔,俗称黄山塔。宋刘子澄《图经》云:大江东来,淮山对峙,历阳楼堞,历历可数。今山麓平畴极望,去江三里强矣。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