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地游,聊以散我情 。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一作风)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题解】
谢氏山亭,史籍俱无载,疑即陆游所云谢公亭也。《入蜀记》卷三:“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山戏 ,凡三四里许,……至一庵 ,……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绝顶又有小亭,亦名谢公亭。”朱本云:“按此诗前八句叙其游于山亭之情,后八句述其游适之乐也。”游,宋本原作送。咸本、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体俱作游。缪本改作游。今照改。
【校注】
沦老,朱本注:“沦老者,老而沦没,无所用也。”《文苑英华》作论老。误。
再欢句,朱本注:“再欢天地清者,肃宗复两京也。”《文苑英华》作再叹。误。
闲,《文苑英华》作寒,注云:“集作闲。”
西地:宋本原作西池,《文苑英华》作西地。疑西池指谢公亭西的谢公池。《李白安徽诗文校笺》云“谢公池在当涂青山谢公宅西北。”属误。陆游《入蜀记》言之凿凿,谢公宅在青山南小市,距路极险山戏 的山顶谢公池、谢公亭及庵约有四里路。时人常将山下的谢公宅与三四里外的山顶谢公池及谢公亭混为一处,实乃大误。又,陆游既云谢公池为“小池”,今看约为3平方米,李白何以游池?故其原文应从《文苑英华》作“西地”。今据改。
雪,《文苑英华》作云。注:“集作雪。”
石道行,《文苑英华》作道边行。
朱本注前段八句云:“言我年既老矣,沦没而无所用。卧于江海之滨,幸遇天子中兴而再欢天地之清明。我以病闲久居寂寞,庶物徒自芬荣,而我不得多赏玩也。今乃于君之西池,散遣幽情,扫雪于松下,扪萝行乎石道,庶乎散我寂寞之情也。”
谢公二句: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圹生春草。”谢公亭前有谢公池。朱本注云:“谢公池圹借同姓故事言之也。”王本注:“因谢氏山亭,故用灵运‘池圹生春草’之句作映带。 ”春草(一作风),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俱无一作风注。《文苑英华》作风。 注云:“集作草。”
醉罢,《文苑英华》作醉后。
稚子,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云:李白“有子曰伯禽、天然。”“此诗中之稚子盖即天然也。”按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白二孙女云:“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盖为伯禽在李白暮年来当涂,后即定居。诗中稚子当是伯禽也。
朱本注后段八句云:“承上言借游西池,但见谢公池圹之上,春草忽又生矣。山花迎人而开,山鸟向人而鸣,适田家之有美酒,相与晚酌,醉即乘月而归,又喜稚子候门而相迎也。”
【评笺】
严评本评起二句:“语情甚别。”尾四句:“四句亦堪作绝。” 严评本载明人批:“全袭康乐《池上楼》首意。”又批花枝二句:“透出魏武《苦寒行》: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陆时雍《唐诗镜》卷一七:“‘落日与之倾’一语稍近陶意。”
《唐宋诗醇》卷七:“若非前段不能忘情,却有春风舞云气象矣。其澄淡处足兼韦、柳。”
【系年】
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系于宝应元年(762)。至安本改系广德元年(763)。
詹本云:安本“改系广德元年似可不必,仍照安旗、薛天纬《李白年 谱》系于宝应元年为是。”
【译文】
年老沦没卧于江海之滨,幸遇天子中兴而再欢天地清明。养病闲居久处寂寞,徒然望着今年的草木茂盛。借您的西地今作一游,聊以遣散我郁闷之情。 将积雪扫至松树之下,抚摸藤萝在石道上慢行。谢公的池圹之上,春草已微微发生。开着春花的树枝拂着人面而来,山上的鸟儿也在向我叫鸣。田家酿有醇香的美酒,落日之时与我畅饮。酒醉后弄赏着同归的明月,在远处就欣闻稚子前来相迎。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