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流恨向东风。
【题解】
《本草纲目》卷十二:“白头翁,《释名》曰: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别录》:“(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时珍曰: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人之意。”“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名,萧本、玉本、郭本、严评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曰。此诗与《览镜书怀》当为前后之作。作于当涂。
【校注】
荒野:野,咸本注:“一作草。”
流恨,萧本、玉本、郭本、刘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留恨。
《李诗直解》:“此见草中有白头翁而因有所感也。言我乘醉以入田家去,而行歌荒野之中。如何青草之里亦有白头翁者?折取归来,以明镜对看,人之白头与草之白头宛然相同也。彼微芳似有相诮之意,不觉留恨以向东风,庶几解释耳。不然,若境遇不善,有知之老翁,反不如无知之白头翁矣。”
【评笺】
严评本:“皆是口头语,却不易到。”严评本载明人批:“以偶然出之,亦自有韵。”
《诗归》卷十六,钟惺曰:“此则径似高岑。”又云:“太白五言律,三复不无遗憾。以彼才犹如此,甚矣。一字无当于诗,且诗亦不易浅也,能为浅则妙矣。”
《唐宋诗醇》卷八:“结意刻深,却有风致。”
【系年】
安本系于广德元年(763),列于《览镜书怀》之后。
按:此诗与《览镜书怀》似应系于宝应元年(762)春为妥。
【译文】
我乘醉要往田家去,边歌边行在荒野之中。为何青色的草丛里,也有草名叫“白头翁”?折取回来对着镜子比照,真与我衰白的鬓发宛然相同。小小的芳草似在笑我,我只有将“恨”流向东风。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