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诗序
【提要】 本文选自明万历年间骆曾编《谪仙楼集》卷一。原标题为《清风亭诗序》。清康熙《太平府志》、光绪《李翰林姑孰遗迹题咏类钞》题作《清风亭记》。这是明正统五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抚江南,倡建清风亭所写的一篇建亭记。文章历记采石清风亭三次兴建三次题诗的盛况,首记唐僧清升始建清风亭,有李白所题之诗;次写宋僧道新重建清风亭,有郭祥正所题之诗;三写明僧修惠再次重建清风亭,有周忱所题之诗,并所作之“记”。尤其第三次建亭题诗,作者说是在宋高宗“建炎南渡”,化城寺毁于兵火,清风亭不知所在的情况下,由广济寺僧修惠于明正统五年在采石矶上所建之亭,并建谪仙楼于亭之前。说这里“据采石之最胜,由是南北士大夫经采石者,莫不登览焉。”因感修惠之勤,特仿太白前韵题诗作“记”以谢之。
姑孰在唐时有化城寺,寺中有清风亭,乃僧清升所建。李太白尝题诗曰:“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空湖上秀,灿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后亭废。至宋时,僧道新重建。郭功甫用太白韵作诗曰:“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南瞻蛾眉关,北峙凌台。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清风不知处,凛冽时时来。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了然得真味,尘魔自然摧。令侄又豪俊,书名骇奔雷。禅谈屡终夕,茗酌无余杯。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古今尚同辙,浩气不可灰。”建炎南渡,化城寺毁于兵火,郡将以其地为武雄营,不复知亭之所在。士大夫诵李郭二公诗,至今犹想象其处。予久欲择胜地重创而未果,广济寺僧修惠知予之意,乃于正统五年,为予建亭于采石矶上,揭以清风之额。且作谪仙楼于亭之前,而肖太白像于其上。楼瞰江浒,据采石之最胜。由是南北士大夫经采石者,莫不登览焉。予感修惠之勤,故亦僭用太白前咏作诗以谢之。诗曰:“唐时化城寺,实自升公开。寺边清风亭,爽垲临高台。谪仙每来游,题韵夸天才。醉披宫锦袍,笑傲令人猜。事去亭已废,沧波变浮埃。功甫出宋代,记环念重来。复与新上人,结亭共徘徊。遗址亦荒秽,松竹交寒梅。惠公真好古,为我起残摧。杰构依采石,法古轰春雷。景仰长庚魂,时时酹霞杯。清风邈千古,过客常兴哀。祀典自兹复,热焰生寒灰。”正统六年三月望日,庐陵周忱书。
【注释】 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父,又字功甫,当涂人。蛾眉关:指状如蛾眉的天门关,亦即天门山。以其地势险要,素有“长江锁钥”之称,故称天门关。建炎南渡:建炎,为南宋高宗赵构年号。公元1127年6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后因金兵南侵,遂南渡长江,建都临安(今杭州),称“建炎南渡”。正统五年:即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江浒:浒,水边。江浒,言江之岸边。僭用:超越本分。旧指冒用别人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爽垲:高朗干燥。《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长庚魂:长庚,即长庚星,金星,又称太白星。长庚魂,相传李白是金星转世,具星精月魄之气。 马之骏 马之骏(约公元1580年前后在世)字仲良,新野(今属河南)人。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户部主事。工诗,与王稚登之子留造尝作新声,多以新警鲜异相唱和。著有《妙远堂集》行世。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