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游记
【提要】 本文选自《陆放翁全集·渭南文集》卷四十五。是南宋乾道五年(1169)陆游被通判夔州,于翌年八月沿江入蜀所写的《入蜀记》中的一部分。陆游此行每到一处,必小作勾留,游览附近的名山胜水,并以日记体裁,逐日详记沿途的所见所闻。他至当涂的时间为乾道六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1170年8月24日,在当涂地区共游览逗留了七天。本文所记为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当涂(县城附近)、青山、天门山三个地区的游程。文章题目和文中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陆游在日记中,对这三个地区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传闻掌故以及金石诗文颇多留意。他还满腔热情追踪李白的遗迹,来到青山脚下拜谒李白墓祠,记下了当时李白墓祠及碑碣的情况,并在文中多处追怀李白在马鞍山、当涂的诗文,即景生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陆游谙于掌故,他在文中记述的当涂众多人文风物,至今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当涂
十二日早,移舟泛姑熟溪五里,泊阅武亭。初询舟人,云:“江口泊船处,距城二十里,须步乃可入。”及至阅武,乃止在城 之外。太平州,本金陵之当涂县,周世宗时,南唐元宗失淮南,侨置和州于此,谓之新和州,改为雄远军。太平兴国二年,遂以为州,且割芜湖、繁昌来属,而治当涂,与兴国军同时建置,故分纪年以名之。十三日,午后入州。州正居姑熟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两浮桥悉在城外,其一通宣城,其一可至浙中。姑熟堂最号得溪山之胜。适有客寓家其间,故不得至。又有一酒楼,登望尤佳,皆城之南也。往时,溪流分一支贯城中,湮塞已久,近岁尝浚治,然惟春夏之交暂通,今七月已绝流矣。李太白有《姑熟十咏》,予族伯父彦远尝言东坡自黄州还,过当涂,读之抚手大笑曰:“赝物败矣,岂有李太白作此语者!”
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耶?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十五日,饭已,游黄山东岳庙广福寺,遂登凌台。岳庙栋宇颇盛,本谓之黄山大监庙。大监者,不知何神,盖淫祠也。今既为岳庙,而大监反寓食庑下。广福本寿圣寺,以绍兴壬午,诏书改额。败屋二十余间,残僧三四人,萧然如古驿。主僧惠明,温州平阳人。凌台,正如凤凰、雨花之类,特因山巅名之。宋高祖所营,面势虚旷,高出氛埃之表。南望青山、龙山、九井诸峰,如在几席。龙山,即孟嘉登高落帽处。九井山,有桓玄僭位坛。稍西,江中二小山相对,云东梁、西梁也。北户临和州新城,楼橹历历可辨,盖自绝江至和州,才十余里。李太白有《黄山凌台送族弟泛舟赴华阴》诗,即此地也。台后有一塔,塔之后,又有亭曰怀古云。余初至当涂,饮姑熟溪水,喜其甘滑,已而遍饮城中皆甘,盖泉脉佳也。十六日,郡集于道院,历游城上亭榭,有坐啸亭,颇宜登览。城濠皆植荷花。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澜”之句为妙也。〖HS3〗〖HT4SS〗〖JZ〗青山 十七日,郡集于青山李太白祠堂。二教授同集。祠在青山之西北,距山尚十五里。墓在祠后,有小冈阜起伏,盖亦青山之别支也。祠莫知其始,有唐刘全白所作墓碣及近岁张真甫舍人所作重修祠碑。太白乌巾白衣锦袍。又有道帽氅裘,侑食于侧者,郭功甫也。早饭罢,游青山。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 ,真佳处也。遂由宅后登山,路极险 ,凡三四里,有两道人持汤饮迎劳于松石间。又里许,至一庵,老道人出迎,年七十余,姓周,潍州人,居此山三十年,颧颊如丹,须鬓无白者。又有李媪,八十矣,耳目聪明,谈笑不衰,自言尝得异人秘诀。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绝顶又有小亭,亦名谢公亭。下视四山,如蛟龙奔放,争赴川谷,绝类吾乡舜山。但舜山之巅,丰沃夷旷,无异平陆,此所不及也。亭北望正对历阳。周生言,元颜亮入寇时,战鼓之声,震于山中云。夜归舟次,已一鼓尽矣。坐间,信伯言桓温墓亦在近郊,有石兽石马,制作精妙,又有碑,悉刻当时车马衣冠之类,极可观,恨不一到也。 天门山 十八日,小雨,解舟出姑熟溪,行江中。江溪相接,水清浊各不相乱。挽行夹中三十里,至大信口泊舟。盖自此出大江,须风便乃可行,往往连日阻风。两小山夹江,即东梁、西梁,一名天门山。李太白诗云:“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文公诗云:“崔嵬天门山,江水绕其下。”梅圣俞云:“东梁如仰蚕,西梁如浮鱼。”徐师川云:“南人北人朝暮船,东梁西梁今古山。”皆得句于此也。水浒小儿卖菱芡莲藕者甚众。夜行堤上,观月大信口,欧阳文忠公《于役志》谓之带星口,未详孰是?《于役志》盖谪夷陵时所著也。
【注释】 城;,通堙。城,谓古代城门外城的曲城。也泛指外城之城门。周世宗时:周世宗即柴荣,后周皇帝。公元954-959年在位。曾先后攻取后蜀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江淮地区的十四个州,又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南唐元宗:指李,五代时南唐的建立者,公元937-943年在位。侨置:东晋、南朝时,北方流民与士族大量南迁,相聚而居,并用北方原籍贯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以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借以缓和南北矛盾,巩固政权,称为“侨置”。太平兴国:即宋太宗赵炅年号。太平兴国二年为公元977年。来属:即归属、领属。时太平州领属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分纪年以名之:即以太平为州名,以兴国为军名。军,在宋代与府、州同级,上属路,下领县。入州:即进入州的治所姑熟城,今当涂县城。纤鳞:指细小的游鱼。两浮桥:即架建在姑溪河上的上浮桥和下浮桥。上浮桥又名东彩虹桥,又称南津桥,位于东街上门口;下浮桥又名西彩虹桥,位于西街下门口,通往下河南的马驿街。
溪流分一支:指后来被称作“市河”的姑溪支流,因其贯入城中,主要用于蓄水和排水。至南宋时以沟浅巷窄,逐渐湮塞。姑熟十咏:是李白在当涂创作的一组由十首五言古风组成的诗,分别讴歌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十处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北。苏轼曾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赝物:指冒牌货,假造之物。挽罟:指手执捕鱼的网。餍饫:音眼预,谓饱食,吃的丰盛、满足。黄山东岳庙广福寺:黄山,又名浮丘山,在当涂城北五里。东岳庙,即大监庙。广福寺,本寿圣寺,在黄山上,宋嘉
礻 右 三年僧惠通建,赐额万寿院。隆兴元年改今名。
淫祠:指不属祀典的祠庙。绍兴壬午: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凌台:在当涂黄山,为南朝宋孝武帝所建。其台面势虚旷,高出尘埃之表。“凌夕照”,昔为姑熟八景之一。凤凰、雨花:均为台名。凤凰台,在今南京市凤凰山上。传说南朝刘宋时有凤凰飞临山上,后人遂筑台纪念。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今辟为烈士陵园。宋高祖:即南朝宋武帝刘裕。龙山、九井:龙山,山名,位于当涂城南青山河畔,形如卧龙,故名。九井,山名,在当涂城南十里。相传晋代大司马桓温在山南凿九井,因名。孟嘉登高落帽处:史载:晋桓温与僚佐九月九日登龙山宴集,孟嘉帽为风吹落,后人遂以此作重阳登高游宴的典故。桓玄僭位坛:桓玄,字敬道,桓温之子。僭位坛,即禅位坛。《方舆纪要》载:“桓元(玄)筑禅位坛于九井山。”东梁、西梁:即天门山,又称蛾眉山。二山隔江对峙如门。东名博望,西名梁山,俗称东、西梁山。郡集:谓群集。《尔雅·释名》:“郡,群也,人所群聚也。”玉塔卧微澜:出自苏轼诗《江月五首》。李太白祠堂:在青山南麓李白墓前。按陆游所记,此祠堂在宋乾道六年(1170)入蜀以前就已存在。二教授:教授,学官名,宋代各路的州、县均置有教授,以掌学校授课考试等事。二教授,指太平州学教授吴博古、杨恂。刘全白:唐代人,曾任膳部尚书员外郎,撰有《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张真甫舍人:张真甫,南宋乾道年间人。舍人,是宋代中书舍人和起居舍人的简称。侑食:谓劝食,陪侍进食。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又作功父,当涂人,宋代著名诗人。传其母梦李白而生。梅尧臣赞曰:“真太白后身也。”曾官至转承议郎,后弃官,隐于青山,著有《青山集》。谢玄晖故宅:指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在青山南麓的故宅。潍州:州名,隋置,在山东省,因境内有潍河而得名,后为潍县治。谢公池:为谢所凿。《太平府志》载:“保和庵之前,石砌方池,有泉然,冬夏不竭,故井也。”舜山:在浙江绍兴双江溪畔,山颠建有舜皇庙,中祀虞舜。历阳:郡名,晋置,郡治在今安徽和县县城。宋改和州。元颜亮:指金主完颜亮,曾率军至历阳,进逼采石。宋中书舍人虞允文指挥部队击败金军。完颜亮后被乱箭射死。桓温墓: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太和六年十一月以大司马出镇姑熟,执掌朝政。卒葬当涂青山,故青山亦称桓墓山。大信口:指大信河河口,位于当涂县城西南隅。王文公诗:指宋王安石《寄曾子固二首》诗。梅圣俞云:指宋宣城诗人梅尧臣《阻风宿大信口》诗。徐师川云:徐师川,即南宋诗人徐俯,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官至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参知政事。撰有《慈姥望夫二矶》诗等。夷陵: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湖北宜昌县东。景
礻 右 三年(1036)欧阳修曾贬为夷陵县令。 张震 张震(约公元1163年前后在世)南宋太平州芜湖人。能文章,清裁绝世。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在采石大破金兵后,出任太平知州,修青山太白祠。张震为之作记。此记曲折尽致,绝无溢誉。后又撰写县丞题名记,盛传一时。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