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望谢家山赋
【提要】
本文选自民国《当涂县志稿》,这是清户部尚书黄钺晚年归休后撰写的一篇赋文。谢家山即当涂青山。黄钺一生曾多次游览青山,对青山的风光景色十分熟悉。从赋中可以看出,黄钺笔下的青山真是“树树重新,山山如沃,山何处而不青,草何春而不绿?”尤其他对在此留下游踪遗迹的南齐诗人谢和唐诗人李白十分敬仰,其中的“人传小谢,忆太守之风流;句可惊人,动青莲之旷逸”两句,把对李白与谢的仰慕及其性格和诗文紧紧地联系起来,可谓神来之笔。 雾湿初消,山浮欲出,望渺渺之青山,爱迟迟之白日。晴花曙柳,攒螺影而飞空;翠水青琳,混黛痕之微失。人传小谢,忆太守之风流;句可惊人,动青莲之旷逸。尔其楼台炫景,凤野采青,光凝翡翠,色醉蜻蜒。滴花汁以浓匀,染就数层烟雨;藉天风而淡扶,吹开几处山亭。卷幕则岚飞芝阁,开轩则绿到松厅。蝶板莺簧,缓奏一林仙乐;风花云叶,暖蒸十里云屏。维时鸣鸠,妇妒风姨;山花未落,山鸟频窥;芹泥碧浅,杏雨红滋;闲游绮陌,小驻津涯。翠干凌云,昔日高松之赋;碧深滑笏,当年洗砚之池。则有杰阁数间,青花一曲;楼榜山腰,门开山足;草满朱棂,杖扶绿玉。树树重新,山山如沃。山何处而不青,草何春而不绿?认雕梁于朱户,燕子风斜;记游屐于青苔,花宫景促。况复残月晓风,
?
鱼花鸟;嫩日银塘,软风碧沼。恨载酒兮未过,忆佳人兮云杳。著个五丁力士、削也难成;顿教繁浦三山,青犹未了。一堤杨柳,绿雾初匀;夹岸仙桃,红云半晓。莫不仰名士于当时,忆风流之缥缈。乃为之歌曰:“谢家山色映清辉,琼岛春云处处飞。昔日堂前苔藓绿,衔泥知有燕来归。”
【注释】 小谢:指南齐诗人谢。他与王融、沈约同为“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又与谢灵运并称“二谢”或“大小谢”。谢在南齐建武年间曾任宣城太守,时称“谢宣城”。李白十分推崇谢,他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之句。青莲:指李白,为李白自号。其《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云:“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莺簧:谓黄莺叫声似笙簧奏出的声音一样悦耳,因称莺声为“莺簧”。皮日休《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亦作“莺篁”。欧阳修《奉酬长文舍人出城见示之句》:“清浮酒蚁醅初拨,暖入莺篁舌见调。”鸣鸠:鸟名。《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毛传:“鸣鸠,鹘雕。”又名鹘 舟 鸟
。古有鹘鸠氏,为掌营造的官。《左传·四十七年》:“鹘鸠氏,司事也。”注:“鹘鸠,鹘雕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风姨:即风神。泛指风。宋刘克庄《后村集》三三《送雷宜叔右司追录》诗:“东皇太乙方行令,寄语风姨且霁威。”风姨,一作“封姨”。唐郑还古《博异志·崔玄微》载:“天宝中,处士崔玄微夜遇诸女。……乃悟诸女曰姓杨、李、陶,及衣服颜色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醋醋,即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宋范成大《嘲风》:“粉红骇绿骤飘零,痴
马 矣 封姨没性灵。”朱户:以朱红所漆之门。古代帝王赏赐有功大臣或诸侯的九种物品之一。《汉书·王莽传上》:“今加九命之锡。……朱户纳陛。”《韩诗外传》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六锡朱户。”后多泛指贵族第宅。花宫:指佛寺。相传佛说法处天雨众花,故诗文中多以佛寺为“花宫”。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玉斗横网户,银河隔花宫。”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五丁力士: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宋杨亿《成都》:“五丁力尽蜀川通,千古成都绿酎
酉 农
。”繁浦三山:指在深海中的三座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后多泛指仙境。唐陈子昂《修竹篇》:“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