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刻谪仙楼楹联序
【提要】
......本文选自清光绪年间李恩绶编《采石志》卷八。是采石谪仙楼住持道人方卧云 于光绪七年五月完成《汇刻谪仙楼楹联》一书后所写的一篇序文。序文首先推 出白云留题、赤壁重游、会稽修禊、辋水成图等故实,说明“自来名胜之流传, 悉赖诗人之提倡。”接着引出采石胜地,因李白“一扌不 终古”,千百年从此留名:谪仙楼重修,躔应“长庚之谪”,祀春秋而英灵宛在。然后转向 采石四围风光,从白歌声、黄山寺影、三塔凌霄、两门拱岸,以落霞、夕阳、莺啼、 鸟噪点缀其间。面对如此碧瓦丹甍
、金樽檀板,作者不禁问道谁个敢来此临眺、 嗣此风流?最后写到只有往来这里的许多名人,他们或“把酒啸歌,凭栏怀想 ”,或“停车小住,倚柱成吟”,写下了许多名联佳作,真是骚人偶句,“美 若碎金”;墨客楹联,“讥殊覆瓿”。今天“辑为一册”,无非志留鸿爪雪泥 ,以供后人品评。序文自始至终,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辞采纵横,想象丰富 。而用典使事,又言简意深,妥贴自然,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盖闻白云松下,仙人留幻隐之题;赤壁舟中,学士续重游之句。集会稽以修禊 ,宜雅宜风;绘辋水以成图,有诗有画。马卿著题桥之笔,龙标吟画壁之章。 自来名胜之流传,悉赖诗人之提倡已。维兹采石,曾驻吟筇。灿舌莲花,吐九 天之珠玉;前身明月,奏三阕之笙歌。落拓乾坤,飘零身世。一扌 不终古,借谢氏青山;千里长江,翩云间黄鹤。方其玉堂供奉,金殿恩荣。醉 且欲眠,令吓蛮而草诏;卑何足道,倒骂座以脱靴。天子改容,调羹方宠;世人欲杀,赐金 卒归。长安卖酒之家,何嫌放浪;华阴骑驴之地,转受揶揄。固知望重龙门, 咫尺地安能吐气;然自奇探牛渚,千百年从此留名。楼成太乙之高,躔应长庚 之谪。后来瞻仰,饰土木而美奂美轮;流寓英灵,祀春秋而采频艹采藻。宜矣,惜乎!劫换红羊,军兴白雁。颓垣断 ,竟摧萧统之楼;秋水落霞,顿废滕婴之阁。墓连贾岛,寂寂莺 啼;城眺王墩,凄凄鸟噪。春色乍回亭畔,怀之子于蛾眉;夕阳斜照矶边,吊波臣之蝉蜕。 白之歌声已歇,黄峰之寺影犹存。三 塔凌霄,直射斗牛之宿;两门拱岸,遥吞吴楚之江。十二楼碧瓦丹甍,问谁临 眺;三百副金樽檀板,孰嗣风流。时则惟操江使者、枢部上公,乘武事之余闲 ,访友人之佳话。杜少陵浣花堂古,李邺侯光福庵新。美斯爱而爱斯传,后视 今犹今视昔。爰有珥貂游宦,绣虎词宗。把酒啸歌,凭栏怀想;停车小住,倚柱成吟。争夸 吐凤才雄,讵陋雕虫技小。绕廊遍觅,簇集锦之奇观;破壁恐飞,比笼纱之珍护。卧云江湖 迹浪,山水身闲,怅长鲸之壮游,慕大鹏之丽赋。予怀杼柚,结香火于半生;满目琳琅,惊 文章于四座。骚人偶句,墨客楹联,美若碎金,讥殊覆瓿。辑为一册,赝非萧寺本 藏;珍轶三都,真似洛阳纸贵。我供蝇头抄写,待汝南月旦之评;客留鸿爪因 缘,志江上雪泥之印。光绪辛已年五月五日。道衲方卧云退藏子谨序。
【注释】
赤壁:湖北有两处最著:一为蒲圻赤壁,在蒲圻县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 ,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军,火攻曹操战船的遗址。一为黄 冈赤壁,在黄冈县城西门外,原名赤鼻、赤鼻矶,因苏轼作《赤壁怀古》词而 著名,亦称东坡赤壁。本文所指为黄冈赤壁。
学士续重游之句:学士,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嘉礻右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 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续重游之句”,是说苏轼贬居黄州后 ,曾常游赤鼻矶,写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
集会稽以修禊:指东晋永和年间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与 群贤集会修禊事。修禊,谓举祭,古人叫消除不祥之祭,常在春秋二季于水滨 举行,以阴历三月三日上已修禊最为流行。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与会者有王羲 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皆当时名士。后遂用作群贤雅集、宴饮游乐的典 故。
绘辋水以成图:辋水,即辋谷水,亦称辋川,在陕西蓝田县西南二十里。唐诗 人王维有别业于此。《旧唐书·王维传》:“晚年长斋,不衣文采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舟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 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又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唐朱景玄《唐朝名 画录》:“王维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后人遂以辋川成图,寓意田园生活,有诗有画。
马卿著题桥之笔:马卿,指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 者,蜀成都人也,字长卿。”唐骆宾王《帝京篇》:“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 仕汉乏良媒。”据《太平御览》卷七十三引晋常璩《华阳国志》:“升迁(当 作“仙”)桥在成都县北十里,即司马相如题桥柱曰:‘不乘驷马高车,不过 此桥。’”后遂用作立志求取功名富贵的典故。唐许浑《寄湘中友人》:“相如已定题桥志 ,江上无由梦钓台。”
龙标吟画壁之章:龙标,指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 西)人。唐开元进士,授汜水尉,后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人称“王 龙标”。其诗擅长七绝,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画壁,指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江宁瓦官寺所 画的著名壁画《维摩诘居士像》。这幅著名壁画直到唐朝仍然存在,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 被贬岭南,从岭南归来就任江宁县丞时,有歌“吟画壁之章”。
吟筇:吟,歌吟,吟坛;筇,竹名,亦作杖。吟筇,谓吟坛老将。此指李白。
九天:原指天空。此喻皇宫,言其深远。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 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三阕:《礼记·郊特牲》:“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孔颖达疏:“阕,止也,奏乐三遍止 ,乃迎牲入杀之。”所谓一曲为一阕。此言三阕,指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乐府诗集》 引《松窗录》:“开元中,禁中木芍药花方繁开,帝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以 歌擅一时,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命李白作《清平调词》三章,令 梨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
谢氏青山:即当涂城南的谢公山。因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曾筑室于此,唐天宝十二年(7 53)敕改“谢公山”,亦称“谢家山”、“谢家青山”。
玉堂供奉:玉堂,原为汉代殿名,后用为宫殿的通称。《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诏 ,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王先谦补注:“汉时待诏于玉堂,唐时待诏于翰林院 ,至宋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供奉,官名,在皇帝左右供职的人的称呼。玉堂供奉 ,即指李白。令吓蛮而草诏:指李白奉诏草和蕃书。刘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记》:“天 宝初,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 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 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嘉之。”蕃,通“藩”,古时对外族的通称。 《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倒骂座以脱靴:指李白酒醉后,对玄宗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事。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 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 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后遂用作李白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典故。
华阴骑驴之地:指李白骑驴游华山,醉怒华阴县令事。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卷二载:“李 白游华山,县令方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 白乞供状曰:无姓名,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 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毛文岐《李太白骑驴处》:“华阴道上华山侧,想见当年李太白 。县令不许骑驴过,自称天子殿中客。”
揶揄:亦作“邪揄”、“扌邪揄”。谓戏弄,侮弄。 龙门:指位高望重的门第。《后汉书· 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驰,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 登龙门。”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其二:“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太乙:亦作“太一”。太,至高至极;一,绝对唯一的意思。太乙,原指天帝、天神。此指 太乙星,在天龙座内,属紫微垣。《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 也。”《云笈七笺》卷二十四:“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 。”长庚:星名,即太白星,金星,此指李白。见前注。
美奂美轮:形容房屋高大华美。《礼·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轮,轮*!,言高大;奂,言众多。”亦作“轮焕”。 白居易《和望晓》诗:“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流寓:指在异乡日久而定居下来。
采频艹采藻:频 艹、藻,水草名,古人用 作祭祀之物。《诗·召南·采频艹》:“于以采频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 频艹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
劫换红羊:古人迷信以丙午、丁未为国家发生灾难的年份。以丙、丁为火,色红,故称:“ 红羊劫”。详前注。
军兴白雁:指战事发生在白雁飞来的秋霜时节。;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卷七:“北方有白 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元萨都刺《寒夜闻角》:“黄云隔断塞 北月,白雁叫破江南烟。”
萧统之楼:萧统,字德施,常州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梁天 监元年(502)十一月立为皇太子,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及长,受命助理朝政,批阅百官 奏章,引纳才学之士,有暇即从事文章著述,编成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卒谥昭明 ,世称昭明太子。今马鞍山市区西北濒临长江的慈姥山,传说萧统曾在此苦读,累岁不还。 后人在山上建昭明太子读书楼,亦称“昭明阁”、“读书堂”。
滕婴之阁:滕婴,即滕公,夏侯婴。以从刘邦起兵,初为滕令,故称滕公。滕婴之阁,亦称 “滕公宅”。汉刘歆《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 。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
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科斗书也,以今文 写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 其即安此乎!’遂葬焉。”《博物志》卷七:“谓滕公死后,公卿送丧时掘地得石,始见铭 文,后因称墓穴为滕公宅”。唐李端《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地闭滕公宅,山荒 谢客庐。”墓连贾岛: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诗人。初落拓 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与孟郊 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墓连贾岛,是说贾岛墓在当涂,与李白墓相连。此说大误。按 贾 岛墓在全国有三说:一说在四川安岳,一说在北京房山,一说在安徽当涂。多年来持当涂说 者论据有三:一是今青山李白墓祠内保存有镌刻“唐诗人贾岛墓”的碑碣一块,落款为“同 治三年小阳月”。相传贾岛晚年曾来当涂寻访李白遗踪,拜谒李白墓,最后客死当涂,其墓 地与李白墓相去仅十余里。今县城姑溪河南岸二里的省庄圩内,原有一座“贾岛墓”,墓前 有“祭诗亭”,当地的长者至今记忆犹新。二是清康熙《太平府志》载引唐代郑谷吊贾员外 诗“幽魂应自慰,李白墓相连”句。《庸闲斋笔记》亦载:“贾岛墓在安徽太平府(府治当 涂)城外甘棠村,湮没久矣。道光六年,当涂人张君宝荣,吴君其*%偶有事于村,蓁莽中 得一断 碣,乃知为阆仙墓道。”三是清乾隆时黄仲则在《太白墓》诗“更有灞桥驴背客”句下,亦 注有“贾岛墓亦在侧”,并在《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赠诗和赠一首》等诗中,亦提及贾岛墓 在当涂。道光中,知府舒梦龄由是建祭诗亭,置祀田。光绪二年,知府沈经以旧碑已毁, 又补立唐诗人贾岛墓碑。其根据均是康熙《太平府志》的记载,自是府志、省志、一统志皆 沿其误。其实贾岛墓并不在当涂,早在唐代,贾岛的友人苏绛就在所撰的《唐故司仓参军贾 公墓志铭》中说得很清楚:贾岛,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出身布衣,初在遂州长江 县(今四川蓬溪县)当主簿,后升为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七月二十 八日,死于任所,享年六十五岁。该墓碑于会昌四年立于普州,墓志是应贾岛之妻刘氏而写 。墓址在今四川安岳县城南三里许的安泉山麓,墓前立有“唐普州司户参军贾岛之墓”的石 碑,旁有祭堂、瘦诗亭。后来贾岛墓又由四川迁回故里房山归葬,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载 :“房山县南十里,睾然而土埠,唐诗人贾岛墓也,蓁芜不可识。弘治中御史卢访得于石楼 村,读仆断碑有据,乃植碑,阙地三亩,大学士西涯李公(即李东阳),别树一碑,记焉。” 在此之前的元代孔进士《贾岛遗庵》诗中,亦提及此块“断碑”。又《长安客话》亦载:“ 岛初祝发于瀛洲法善寺,后居房山西峪,峪有石庵,是岛故宅。”后“卒于蜀,归葬房山, 墓在县城南十里。”由此可见,早在明以前的文献中,就已证明贾岛死后初殡普州,后归葬 范阳无疑。其实,这个问题在民国年间当涂人已有正误,但未引起重视。据民国二十五年《 当涂县志稿》记载:贾岛“除长江簿,无所谓官水部员外者,其卒于蜀,迁葬自归故里,无 因葬 当涂。”至于郑谷的吊贾员外诗,原题本为“吊贾水部员外嵩,嵩系旁注,康熙志(指《太 平府志》)据此改‘嵩’为‘岛’,应是当时坊本诗题已脱‘嵩’字,又以新、旧唐书无贾 嵩名,遂臆改贾嵩为贾岛。”又说“当涂省庄圩之墓,是嵩非岛则无疑也。今省庄圩东埂贾 家滩,尚有贾姓,或即嵩之族欤。”贾嵩,唐代当涂文人,虽正史无传,生平难以详考,但 宋《文苑英华》中有他的《夏日可畏赋》。唐诗人郑谷有两首诗是写他的,一首是《寄前水 部贾员外嵩》,另一首是《吊水部贾员外嵩》,后一首正是康熙《太平府志》所引为佐证的 诗。郑谷的这两首诗清楚地表明贾嵩是作过水部员外郎的官的。水部员外郎,属工部,掌天 下山渎陂池之政令。而贾岛从未任过水部员外之职。波臣之蝉蜕:波臣,意谓水族中的臣 仆奴隶。《庄子·外物》:“周(庄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清汪中《哀盐船文》:“旋入雷渊,并为波臣。”谓为水溺 死之人。蝉蜕,谓蝉之蜕壳,道家用以比喻尸解,说修道者尸解可以成仙。汉王充《论衡· 道虚》:“夫蝉之去复育,龟之解甲,蛇之脱皮,……可谓尸解矣。”此曰:“蝉蜕”。汉 仲长统《见志诗》:“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波臣之蝉蜕,指李白 溺死升天事。
白:舞曲名。参见本丛书第一册《李白诗文遗迹释考》“白山”考述。黄峰:指当涂 城北之黄山,又名浮丘山。三塔:指当涂县境内的黄山塔、金柱塔、凌云塔。黄山塔在城 北黄山之巅,为南朝刘宋时建。李白《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有“送君登黄山, 长啸倚天梯”句,即指此。金柱塔,又名铁淋,在城西姑溪河入长江口处,为明万历年间垒 土而建。清奚源《中秋登金柱》诗:“一柱孤撑号铁淋,舣舟拾级快登临。溪流抱岸云连碧 ,江水襟沙日射金。”即写此塔风光。凌云塔,在城东南凌云山上,为明嘉靖年间建。至清 宣统三年,塔已全倾。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注见前。
两门:指天门山,即东梁山和西梁山。以二山夹江对峙如门,合称天门山。东梁山又叫博望 山,在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西梁山又叫梁山,在和县城南30公里。李白有《姑熟十咏· 天门山》、《望天门山》、《天门山铭》等诗篇。
十二楼:原指仙人居处,后借指皇宫。典出《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 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裴马因《集解》引应劭曰 :“昆仑玄圃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南朝梁刘缓《游仙诗》:“俯视昆仑宫,五 城十二楼。”
枢部上公:指彭玉麟。枢部,谓处于朝廷中枢部位,执掌最高国务者。上公,周制,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上公,汉制,太傅位在三公(大司马、大司空、 大司徒)之上,称上公。时彭玉麟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又以操江使者,简命巡阅长江 五省水师,处于朝廷中枢地位,因称“枢部上公”。
浣花堂:即浣花草堂,亦即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 宅已不复存,北宋元丰间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今有大廨、柴门 、诗史堂、工部祠等建筑。史载杜甫于唐乾元二年(759)流寓成都,濒浣花溪筑茅屋而居, 历时近四年,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HT5,6”SS〗王〖KG-*3〗耳〖HT〗貂游宦:王耳貂,汉 代侍中、中常侍帽上所饰的貂尾。《后汉书·舆服志》:“武冠,一曰 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王当,附蝉 为文,貂尾为饰。”曹植《三仲宣讠耒 》:“君以显举,秉机省闼,戴蝉王耳貂,朱衣皓带。” 魏以后,中常侍与散骑合并,称“散骑常侍”,因以王耳 貂代替侍中或散骑常侍。游宦,旧指在外做官的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 二首》:“游宦久不归。”绣虎词宗: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 玉箱杂记》:“魏曹植号绣虎。”陈旅《院中再和伯修韵》:“毡城家拜银麇赐,棘院人 争绣虎看。”词宗,谓文学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
杼柚:亦作“杼轴。”杼,梭子;柚,筘,滚筒。均是织布机的主要部件。《诗·小雅·大 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朱熹集传“杼,持纬者也;柚,受经者也。”即组织经纬 而成布,用以比喻诗文的组织、构思。
碎金:比喻优秀简短的诗文。《世说新语·文学》:“桓公(温)见谢安石作简文谥仪,看竟 ,掷与座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宋黄庭坚《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诗》其一:“五十 清诗是碎金,试教掷地有余音。”
覆瓿:比喻自己著作价值不高的谦词。《汉书·扬雄传下》:“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 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后遂用“覆瓿”比喻著作价值不高,只能用来 盖盛酱的瓦罐。李渔《曲话·结构》:“著书仅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三都:史籍记载甚多。著名的有东汉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今河南南阳市)为南都 。唐代又以长安、洛阳、太原为三都。
洛阳纸贵:语出《晋书·左思传》:左思作《三都赋》。十年乃成,皇甫谧为之作序,张 载、刘逵等作注,“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固)张(衡)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 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遂用作著作风行一时的典故。唐宋之 问《范阳王挽词》:“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月旦之评:古时称品评人物为“月旦 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 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清程先贞《周观察栎园赴京赋赠》:“四海文章劳月 旦,中原人物想风流。”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 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