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星垣(1753—1821)字叔讷,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廪 贡,初官海州学正,得保举,历知邯郸、赞皇、河间县事。在任轻减徭役,民乡称便。又工 诗古文辞,高古简洁,自成一家。亦工画,能作曲。为“比田陵七 子”之一。乾隆六十岁时,因填《康衢新乐府》为世所称。著有《白云草堂文集》传世。
补唐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提要】
本文选自清曹笙南编《李翰林姑孰遗迹题咏类钞》卷一。是清代著名学 者吕星垣为补唐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所写的一篇碑文。此碑文广征博引,几乎涉及到 李白生前和死后的一系列重大历程和事件,为现今发现的李白墓祠碑文中最长的一篇。碑文 首先从“屈原被谗”、“贾谊遭放”说起,让读者在“兼揽楚汉逐臣”中,看到同样遭遇的 “夜郎迁客”李白。接着分四部分详述了李白的一生。第一部分主要追述李白在蜀中读书及 任侠时期的思想、生活道路;第二部分着重写李白出蜀后追求功业、供奉翰林时期所受到的 种种遭遇和挫折;第三部分突出写他南北漫游、报国蒙冤时期及其晚年客死当涂的境况;最 后部分以五个“或谓”提出问题,让世人思考。从学术研究角度看,此文有以下几点可为注 意:一、文曰:“考集中有归山、归汉阳诸篇,想行政多至蜀、至临邛之驾。”是说李白 出蜀后又多次回蜀。而目前学术界以李白终生未再回蜀者众,虽有少数学者提出过回蜀说, 但未引起重视。二、文曰:李白从“方拟上水长驱,迎乎西狩,讵意中途改辙,累以南 冠。”意即永王水军驱使下游,并非李白所知本意,而是中途改辙。此说虽尚缺佐证,但 可进一步研究。三、关于李白卒年,古有六十二与六十四两说。本文从六十四岁说,且言 李白“病谢拾遗之诏敕”。此与范传正等人的碑文记载不同,不知何据?四、文末以五个 “或谓”,即前人对李白的责难,予以申辩和驳斥,也正是当代学者屡屡为李白辨诬的问题 。吕星垣之说,虽不为发韧,也是一次集中的论述。全文虽多骈句,刚阳铿锵,但几乎句 句用典,生涩难畅,这是需要读者注意的。
.....盖闻托高阳之苗裔,屈原被谗;参伊管之流亚,贾谊遭放。顾不行而陟升皇之赫戏,生无坟 而慕真人之恬漠。逝千仞之翔凤,蜇九渊之神龙。匪止间世一出,均值千载一隆。名高必穷 ,才大难用。兼揽楚汉逐臣,适肖夜郎迁客,〖HT4”SS〗癟〖HT4”F〗皆思君不见,亦以 无状自伤。江汉永以广矣,孰扬其波;青山仰而景止,是表其墓。
唐翰林供奉晋拾遗李公,唐兴圣皇帝凉武昭王讳嵩九世孙。隋季役于白粲,唐兴伍于青门。 帝子瞻乌,史题广汉,王孙徙雁,志载江油。生有征祥,诞锡名字。且而玉麟跃溪,赤鲩据 腹;夕而金〖HT4”SS〗癠〖HT4”F〗绕榻,长庚入怀。灏气应乎岳秀,异人感乎天文。五 岁诵六甲,十龄通百家, 十五习击剑烧丹,二十讲丹丘白岳。太守举其有道,谢高隐于岷山;长史比之相如,隆大名 于益部。曾读子虚,为观云梦;既周陪尾,爰税吉阳。夫人许氏,故宰相赠幽州都督谥简公 之孙,再传讳钦寂明,亦忠殉契丹突厥。阀高黄阁,岳峻青城,伟玉山于东床,启琼楼于西 苑。以穷游落拓,耦贵介高华。蜀客何来,楚人相谓。公乃望山 见山西上,莓苔寻羊传之碑; 指汉水东流,葡萄引山公之杓。非翠微蜡屐,则桃岩读书。公固迈纶超世,夫人亦学道爱仙 。忘其相门,化于道素。非怀而安,时止则止;适来七泽,倏去三湘。公遂睹壮江河,览高 岱岳。任城侠客,攀日观五松;徂徕酒徒,号竹溪六逸。时则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 、陶沔从游焉。小鲁之邦,游方之外。昔于江陵见司马祯,许伊神游八极;遂于会稽友吴贞 节,契彼元纲三篇。俯同天台之歌,相从咸京之召。仰朱霞卷抒天半,疑岁星游戏人间。
顾慕鲁连高妙,振其英声;亦援谢安栖迟,起其高卧。有太子宾客贺公知章,见公《蜀道难 》古风,惊无凡语,唤以谪仙,联玉骢以征文,解金龟以换酒。期设广宴于秦庭,琮璜出椟 ;待筑高台于燕邸,骐马录空群。乃为日升扶桑, 始知天授陛下;适赵化慢汉上,鹰癡鸟震之笺;遂孔融荐衡列,严 象宏羊之奏。方课黄门辨字,且咨宰相读书。朕与此游,有飘飘凌云 之意;公昔何在,倾滔滔决河之才。翌日召使班朝,授职掌制焉。展一蒲筵,粤若赞客;待 于衮席,宁止据台。时内侍高力士右卫,知内侍省事。公蹴以虎靴,践其狗监,命孺子取履 ,顾啬夫结靴。时外戚杨国忠右相,视吏兵铨衡。公付以松文,责其胶彩。俾尚书结札,若 主薄奉书;天子一如公言,二臣俯为执役。公耳聆宸告,口代天言;挥洒豪缣,折衡坛席。 体则鸾癢凤舞,文则羲画尧章。有格者,远游帝廷两阶;是训者, 近敌天山三箭。宣读而君 臣尽叹,辍朝则华夏皆惊。公顾受宠无骄,遗荣作达。掷笔金銮殿上,纵酒长安市中。时则 贺公外,李王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从 游焉。会宣词伯无双,进赋花王第一。台从亻夭瓮, 扶到卧鞍,御手调羹,内宫癤面。坐奏天上曲,伏称酒中仙。沉香 亭北,酌七宝颇黎之杯;兴庆池边,变三序霓裳之王官。工升歌于白雪,圣与点于春风。 由来一人,其事千古。讵青蝇集此,白鸥起难驯之恩;乃黄鹤翩然,鹦鹉触能言之感。笑谢 金门,期凌五岳;策辞玉署,恣傲沧洲。历幽、并、赵、魏、燕、晋以往,涉商、洛、淮、 泗而还,贺兰雄寨,险穷西北之奇;慈竺幽栖,胜探东南之美。扰遍域中岳渎,交尽一世 人才。率概屣飞凫,争执鞭附骥。携玉树人,相拟神仙于李郭;除浣花老,孰论英雄于曹刘 。考集中有归山、归汉阳诸篇;想行政多至蜀、至临邛之驾。昔嗟旋马庭空,今喜乘龙客返 。负穷郊迎,宜偕藏于安陆;挽车谷隐,竟与逝于匡庐。盖老子遗青牛之迹,思乘白鹿而从 ;亦飞琼慕步虚之声,约访腾空以去。
于时贼氛北警,杀气南行。朝辞白帝,怆孤鹄之南飞;远上青天,惊六龙之西幸。拂三尺之 雄剑,思一击于神鹰。渺愁余兮,将腾驾也。忽向芙蓉垒下,夜起旌旗;骤往松云巢间,宵 构杖〖HT4”SS〗癴〖HT4”F〗。舁从山阁,胁上楼船。则列藩分龙虎之旗,以勤王集鹳鹅 之舰。非王郎诈称汉宗, 异龚胜能辞莽使。往非三聘,留未一谋。参韬铃于伍被,岂其伦欤;掌全鼓于陆机,异其类 矣。方拟上水长驱,迎乎西狩;讵意中途改辙,累以南冠。浔阳寄内之吟,何其悼也;彭蠡 衔恩之什,不亦悲乎!以郭子仪、宋若思、崔涣诸公,内外交章奉请。金鸡虽赦,兽锦未还 。岂公命不辰,惜主知稍晚。茂陵再访,宣室宁来。迨团扇花墩,病谢拾遗之诏敕;则草 书剑舞,死嗟三绝于歌诗。非独令公永怀,抑亦代宗长恨。
晚节飘蓬采石,穷尚能狂;吾宗作宰当涂,生乃如寄。授代榻之缣湘,拟于风雅;编锦囊之 珠玉,赞以春秋。委蜕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日,春秋六十四。曾传下飞鸟于掌上,钓白龙于 溪中。决云岭表,击缓跃之飞腾;捉月波心,握鲸癥而遐举。名齐 仙圣,应拍洪崖之肩;貌 若天人,讵终儿女之手。厥后宣歙观察使范君传正,凭轼访叔敖之后,下车求董相之坟。子 伯禽,卒贞元八载,孙一人,游十二年不还,见两女,失归农子;一字刘劝,一嫁陈云。请 改葬以从志,谢另适以矢衷。进止雅有儒风,复其井税流离,伤失祖德,免彼田徭。爰有当 涂宰诸葛君纵,素学公诗,乐闻使谕,由龙山六里迁神青山。南抵驿路,北倚谢墩,遂公志 也。集廿卷于宗族、交游,副北斗南岷之仰;刻二石于泉扃、通路,慰汉川岘首之思。用相 存焉,亦不朽矣。
或谓公抵掌虚元,高谈黄老。不知咳吐珠讥,讵有土羹尘饭;手披云锦,自尔吸月餐霞。始 愿从赤松子,功成拂衣;晚欲骑赤鲤鱼,身轻脱屣。或谓公志宗元古,力扫齐梁。迄进朝参 ,亦娴宫体。不知采萧采葛,序思将相之篇,有枢有榆,释感君臣之什。 讠乇哀怨于风骚,何伤忠厚;将主文以谲谏,非长浮华。决蟾虫余之簿蚀,文有赋心;指癭虫东之霏微,诗兼史笔。或谓公在野有褒妲之吟,立朝无宫庭之 诤。赋凤吹莺歌,远如江总;从青楼绿树,近类汉丹。不知曾将燕啄,显刺龙癮。之以人言,走于妇口。 或谓公既荷殊恩,护从深殿,宜乘密勿,请斩禄山。不知姚、宋谢权,既横流于伏莽;李、 杨斗智,方速火于积薪。机不密则失身,柄倒持无援手。亦于当辙,辱以折癰 。阻董偃于太庙,宁挫其威;斥彭祖于殿门,莫倾厥庇。或谓公见永邸回戈,值 水军返旆,如难苦口,即可杀身。不知以留吴之爰盎,听凤鹤于隔江。伪则惑脾氵曳保路之谈,诈亦疑豆釜相煎之说。未闻主谋,曷使反正;本 无畏罪,何得自戕。此皆在人意中,何必非公度内。 傥谓樊英巍望,殷诰虚声。虽有风流,曾无建树。为论其大,莫与京焉。且夫决必叛之轧荦 者,曲江之几神;活垂死之汾阳者,太白之钜手。一则言验临危,流涕而遣致祭;一则公扶 戡乱,负心而使从征。彼既昭昭,此何愦愦。傥使曳徽尚父,从西市之非刑;何从推毂将军 ,复东都之再覆。屡经奏雪,不尽推原。力挽栋梁倾圮,当祀郭宗;事关龟鼎存亡,宜馨唐 社。请书于碑,加百级之功烈;或附于集,增万丈之光芒。公犹恋此,和谢惊人之章;吾 欲从之,申贾岛结邻之约。
【注释】高阳之苗裔:高阳,古帝名。《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 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裴马因《集解》引皇 甫谧曰:高阳“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屈原自称高阳苗裔 。《离骚》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朱熹《集注》:“苗者,草之茎叶, 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馀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清龚自珍《夜读番禺集书 其尾二首》其一:“灵均出高阳,万古两苗裔。”
屈原被谗:《史记·屈原列传》载:楚怀王死,“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 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于是将屈原迁贬于江南。
伊管之流亚:伊管,指商代的伊尹与春秋时的管仲。伊尹,一名挚,原耕于莘野,汤以敝 巾三次征聘, 遂幡然而起,扶助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汤尊之为阿衡。管仲,颖上人,名 夷吾,少与鲍叔牙为友,后相桓公,称仲父,富国强兵,攘夷狄,尊周室,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著有《管子》八十六篇。历史上常将伊尹与管仲并称“伊管”。《汉书·邹阳传》: “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流亚,指同一类的人物。《晋书·桓温传》:“温眼如紫石 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此谓屈原、贾谊类似伊尹、管仲一样的人物 。贾谊遭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 名,悉用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 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癱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谊遂被放逐长沙。后因以用作怀才不遇,忠而见逐的典故。李白《 巴陵赠贾舍人》诗:“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唐刘长卿《过贾谊宅》:“三 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即言贾谊遭放事。
真人之恬漠: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庄子·天下》:“关尹老聃 乎,古之博大真人哉!”《楚辞·九思·守志》:“随 真人兮翱翔。”王逸注:“真,仙人也 。”古时,少数道家人士也有被帝王赠号为“真人”的,如庄子为“南华真人”,丘楚机为 “长春真人。”恬漠,谓道家在修真养性中注重恬适淡漠,安贫乐道的环境。
九渊之神龙:九渊,古乐歌名,其辞已亡。元结《补乐歌序》:“九渊,少昊氏之乐歌也。 ”亦作深渊。《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汤渊潜以自珍。”清汪中《自序》: “九渊之下,尚有天衢。”神龙,古以龙为神物,称龙为神龙。《史记·三皇纪》:“有蜗 氏之女,为少典妃,神龙而生炎帝。”
楚汉逐臣:逐臣,谓贬逐之臣。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楚汉逐臣,指楚之屈原,汉之贾谊。
夜郎迁客: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一为迁 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此处夜郎迁客,指李白曾以从获罪流放夜郎。迁客为借用 之称。仰而景止:景慕,仰望。语出《诗·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汉书 ·刘恺传》:“令恺景仰前修。”曹丕《与钟大理书》:“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晋拾遗:拾遗,官名。唐武则天时曾设置左右拾遗。此指唐代宗即位后,广举贤才,曾晋升 李白为“左拾遗”。刘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记》:“代宗登极,广拔淹瘁,时君亦拜拾遗 。闻命之后,君亦逝矣。”白粲:汉代的一种刑法。《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 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取薪给宗 庙为鬼薪,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皆三岁刑也。”后亦称白米为“白粲”。
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俗因门色青,呼为青门。汉召平种瓜于此,人称青门 瓜。《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 曰青门。”后多用以泛指京城城门。
瞻乌:语出《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 富人之屋,乌所集也。”孔颖达疏:“视乌于所止,当止于谁之屋乎?以兴视我民人所归, 亦当归于谁之君乎?”比喻旧时社会动荡无所依归的百姓。苏轼《五色雀》诗:“我穷惟四 壁,破屋无瞻乌。”
广汉:汉置广汉郡、广汉县,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县治。后汉徙治癱,为癱县,在今四川 遂宁县东北。唐于县置汉州,改曰德阳郡。宋称汉州德阳郡。明清属四川成都府,民国复为 广汉县。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史记·淮阳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 马贞索隐:“言王孙公子,尊之也。”《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唐王维《山中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江油:魏置江油郡、江油县。故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唐改龙州,宋称龙州江油郡,县治 在今江油县西北。明清复治县于今治,属四川龙安府。
玉麟: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玉麟,比喻其珍贵,作吉祥的象征。
赤鲩:鲩,鱼名,即草鱼,呈圆筒形。赤鲩,即色如赤红的草鱼。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 类之一。
金癠:癠,兽名。《尔雅·释兽》:“癠,有力。”郭璞注:“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 似狗,多力,犷恶。”金癠,谓金色之炫癠。
长庚:金星的别称,又称启明星。《诗经·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亦谓晨见于 东方为启明,夕见于西方为长庚。李阳冰《草堂集序》:“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 白,以太白字,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六甲:谓四时六十甲子。《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 ”王先谦补注引顾炎武曰:“六甲者,四时六十 甲子之类。”又引周寿昌曰:“犹言学数干支也。”又《小学绀珠律历类》谓此指甲子、甲 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 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汉书·艺文志》载,诸子有一百八十九家,以成数言,称为 “百家”。烧丹:丹,指丹砂,即“辰砂”,俗称“朱砂”,矿物名。古代道家炼药称烧
丹,或称炼丹。丹丘:传说中日夜常明之地。为仙人所居。《楚辞·远游》:“仍羽人于 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
太守举其有道二句:太守,即广汉太守,用旧时称,亦即绵州太守。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 ,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
长史比之相如二句:长史,即苏。据两《唐书·玄宗纪》及《苏传》载:于开元八年 正月罢相,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前礼部尚 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 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子虚:即《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 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武帝即位,读《子虚赋》大加赞赏,相如 因得召见。李白《秋于敬亭送从〖HT5,6”SS〗女〖KG-*3〗至〖HT〗〖HT7,5SS〗而〖DD( -*8〗〖HT7”,5SS〗山〖DD)〗〖HT〗游庐山序》:“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 慕之。”
云梦:古泽薮名。其说不一,《国语》、《左传》单称“云”或“梦”;《楚辞》或称“云 ”,或称“云梦”;《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尔雅·释地》等皆称“云梦 ”。后世说法亦不一致,一说本二泽,或云或梦是其省称;一说江北为“云”,江南为“梦 ”;一说楚人名“泽”为梦,“云梦”就是“云泽”等。《汉书·地理志》载,“云梦泽” 在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南,晋以后的经学家将古之“云梦泽”范围扩大,多把洞庭湖 包括在内。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 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
故宰相:指许圉师。唐许绍子,少有器干,精研艺文,登进士,龙朔中为左相。后因事被 劾,为虔、相二州刺史,官至户部尚书。卒赠幽州大都督,谥号“简”,称“许简公”。
黄阁:旧指宰相官署。汉代的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 别于天子,称“黄阁”。《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 “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不敢斥天子, 盖是汉来制也。”
玉山:旧时形容仪容美好。《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因以“玉山自倒”形容喝醉酒后的姿容。李白《襄阳歌》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东床:语出《晋书·王羲之传》:“太尉郗鉴使门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室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 闻。’鉴曰:‘此正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 贵介:犹言尊贵。介,大也。刘伶《酒德颂》:“有贵介公子,晋绅处士。”
羊传之碑:即羊祜堕泪碑。《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 ,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谌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 ,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有知,魂魄尤应登此也。’ ”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李白《襄阳曲》其三:“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上有堕 泪碑,青苔久磨灭。”
山公之杓:山公,即山简。晋山涛幼子,字季伦。初为太子舍人,永嘉中迁尚书右仆射,寻 为征南将军,镇襄阳。每游习家园池,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杓,杓子,斗柄,盛酒器。《 晋书·山简传》:山简镇襄阳,常酩酊大醉,时人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 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HT7,5SS〗离〖DD(-*8〗〖HT7”,5SS〗皿 〖DD)〗〖HT〗。”后遂用作纵酒任诞的典故。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 山公醉似泥。”孟浩然《宴荣二山池》:“山公来取醉,时唱接〖HT7,5SS〗离〖DD(-*8〗 〖HT7”,5SS〗皿〖DD)〗〖HT〗歌。”
蜡屐:在木屐上涂蜡。《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孚),见自吹火蜡屐。”皮日休《 屣步访鲁望不遇》诗:“雪晴墟里竹欹斜,蜡屐徐吟到陆家。”
桃岩:即桃花岩,位于湖北安陆白兆山西麓。其地上有银杏树,下有绀珠泉,左为读书台, 右为笔架山,为李白在安陆期间的主要游憩和读书之所。明杨涟《杨忠烈文集》云:“桃花 岩则李青莲读书处也。”
相门:宰相门第。此句谓李白夫人许氏爱仙学道,忘其相门身份。按:李白后娶武则天时宰 相宗楚客孙女为妻。宗氏爱仙入道。而许氏并不学道。作者此说有误。
三湘:向有二说。一说指湖南的湘乡、湘潭、湘阴三县,合称“三湘”,用以指代湖南。一 说指沅湘、潇湘、资湘三水。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遥遥三湘,滔滔九江。”陶澍集 注:“湘水发源,会潇水,谓之潇湘;及至洞庭陵子口,会资江,谓之资湘;又北与沅水会 于湖中,谓之沅湘。”此处泛指湖南及洞庭湖地区。
岱岳:指山东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我国五岳之一。以地处东部 ,故称“东岳”,亦称“岱岳”。
任城:汉置,后汉为任城国治。晋时国废,为任城郡。北齐改郡为高平,隋郡废而县存。明 省县入济宁州。今为山东济宁市。
日观五松:日观,即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泰顶观日出处。五松,即五大夫松,在 泰山云步桥北。《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封禅泰山至此,曾避雨树下, 因此树护驾有功,封为“五大夫”。按五大夫为秦官爵九级,后人附会为“五松”。
竹溪六逸:据《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 、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游方: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云游四方。贾岛《送灵隐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 峰问此公。”
司马祯:即司马承祯,字子微,唐道士。李白《大鹏遇稀有鸟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 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
八极:即八方。《淮南子·隆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后汉书·明帝纪》:“ 恢弘大道,被之八极。”
吴贞节:即道士吴筠,字贞节。唐华阴人。通经谊,美文辞,性高鲠。曾隐居南阳倚帝山, 天宝初召至京。筠请隶道士籍入嵩山,尝召见问道,帝重之。因高力士短之于帝,乃求还嵩 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著有《宗元集》。
鲁连高妙: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连者,齐人也。好 奇伟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曾助赵解邯郸之围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