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1753—1815)字才叔,号蓉裳,金匮(今江苏无锡)人 。工诗文,少即华赡,学使彭元瑞大异之。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拔贡应廷试,得补甘肃 伏羌知县,后以功擢知灵州,入京为户部员外郎,参与纂修《会典》。公余拥书纵读,益务 记览。曾主讲衢杭、关中、锦江三书院,入蜀主修《四川通志》,为锦江书院山长。卒于 蜀。好为诗,取法于工部、玉溪,填词兼有梦窗、竹山之妙,尤工骈体。著有《芙蓉山馆诗 词钞》十四卷、《四川金石志》三卷,另有《真率斋祠》、《荆圃唱和集》、《四川通志 》二百○四卷等。
重修太白墓碑记
【提要】
本文选自民国《当涂县志稿》。是清户部员外郎杨芳灿为重修 当 涂青山太白墓祠所撰写的一篇碑记。《碑记》后有当涂县令周琦写的重修太白墓祠和跋文。 是碑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立于青山太白墓祠内。碑高一尺二寸,宽三尺八寸。《记》文三 十七行,每行十六字,字径五分。《跋》文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字径三分。皆行书。《碑 记》除对李白的诗文、豪情、才气、性格给予高度评价,对其生前遭际及身后境遇表示深深 同情外,同时对历代贤宰,包括“传正表墓,裴敬树碑”,周琦修祠等善举,也给予了高度 赞扬。
夫黄壤埋骨,不堙者性灵;拱木敛魂,不祧者俎豆。文采照世,椒兰 愈芳,风节迈伦,金石斯寿。是以广川长逝,留下马之陵;展季不禄,有禁樵之垄。荒冢三 尺,高名万古,固无事卒徒之守卫,云仍之尸祝也。当涂青山,太白之墓在焉。祠宇颓废, 风日穿漏,墓门久圮,藜蒿不翦,松、檀、槐、榆,霜雪苓落。嘉庆丁卯,吾乡周君琦宰斯 邑,瞻拜祠墓,鸠工庀材,作之葺之,剔之之,旷如癙如,复还 旧观。寓书于余,俾为之 记。余惟公之文章鞭挞扬、马,公之诗篇凌轹鲍、谢,公之荣遇宝床华炬,公之豪饮千钟百 觚。气足以跆藉贵势,识足以鉴拔奇杰。巨唐有公,比汉曼倩,长庚英英,上匹岁星。芬耀 简编,彪炳史册,万流共仰,兹不可赘矣。惟是匡庐避地,夜郎遭斥,艮爻旅人,离光明夷 。穷途癚回,晚岁屯踬,修幕中自荐之表,授枕上手定之简。以至 茕茕爱子,流浪无归;
女多女多弱 息,夷从农伍。当传正表墓,裴敬树碑,稽其岁月,去公未远。已惧封窆之沦泛,感云山之 萧索,吁!可悲也。然而骊山秦市,茂陵汉隧,包九峻而犹泰,锢三泉其未足。不数传而带 剑上丘,求羊入藏,盗出金〖HT4”SS〗癛,火烧宝衣。至于墓直武库,冢象祁 连者,世异时移,亦就湮 灭。惟青山片石岿然独存,代有贤宰为之修葺。骚人雅流过而献吊,九原有知差足慰矣。公 瑰意琦行,海怀霞想。将翱翔于八表,讵眷恋于一扌不。
乃为之招以代铭,辞曰:大江东流, 一拳采石。扁舟锦袍,千秋此客。敬亭嵯峨,岩幽壑。左攀玄晖,右挈贾岛。豪 骑鲸游,遁与凤嬉。明星为佩,仙霞作衣。萝石间泉深 ,松门路直。灵兮归来,风澄月白。
余自甲子承乏兹土,披览邑志,谨识青莲先生墓祠颠末。乃簿书鹿鹿,越丙寅秋,始得瞻拜 墓前,见蹄涔牧踪,纵横隐见。墓前祠三楹,风雨剥蚀,中心恧而。祠左为谷氏,世司香火 。有谷生在坤来谒,询之。自乾隆已亥岁,里中王生师恕修葺,又几三十年矣。因与谷生商 置神龛,砻砖覆顶,缭石垣墓。易朽蠹,加丹漆,需费约五百缗。爰捐薄俸为之倡,嘱谷生 董其事。谷生乃邀其娴许昆秀、刘鸣岐等,走告邑中风雅士,咸闻踊跃,囊襄助焉。自丙寅 九月兴作,于丁卯二月告成。余既请蓉裳杨君为之记,兹复叙其大略,并乐输诸姓氏及经费 成数于左,冀后之增修式廓者,或引余为同志也夫。梁溪后学周琦述,旌阳王荣臣镌。
【注释】
性灵:犹言性情。《南史·文学传叙》:“自汉以来,辞人代 有,大则宪章典诰,小则申舒性灵。”亦谓聪明。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朱崖李太 尉有乐吏廉郊者,师于曹纲,尽纲之能,纲尝谓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灵弟 子也。’”
拱木:指墓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人因以拱木称“墓 木”。江淹《恨赋》:“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不祧者俎豆:祧,《礼记·祭法》:“远庙为祧。”不祧,谓封建帝王家庙中祖先的神主, 除始祖外,都要依次迁移于祧庙中合祭,不迁移的叫做“不祧”。《宋史·礼志九》:“今 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后人因以“不祧之祖”、“不祧之宗 ”比喻创业的人或不可废除的事物。俎豆,古代祭礼用的器物。《史记·孔子世家》:“常 陈俎豆,设礼容。”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
椒兰:芬香之物。用以比喻所敬爱的人。《荀子·议兵》:“而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 好我,芬若椒兰。”金石:指金鼎和丰碑。《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于金石。” 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 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因称钟鼎碑刻为金石,引申为坚固、坚贞。
展季: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邑在柳下(鲁地名), 谥惠。曾任士师,三次被黜,以德行著称。《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 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汉张衡《西京赋》:“展季桑门, 谁能不营?”宋王安石《奉酬圣从待制》:“和近圣人师展季,勇为君子盗荆轲。”
尸祝: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的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引申为崇拜的意思。归有光《畏垒亭记》:“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
嘉庆丁卯:即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
周君宰:宰,县令的简称。周君宰,即当涂县令周琦,江苏无锡人。清嘉庆十一年(1806)秋 至青山瞻拜李白墓祠,捐俸修李白墓园。
剔之之:剔,同“剃”。剔出,剪出。,除草,芟草。此谓铲除李白墓祠的杂草。
旷如癙如:旷,空阔,开朗;癙,通“皋”、“*)”,高广貌。《孔子家语·困誓》:“自 望其广,则癛如也。”此谓铲出墓园的杂草则变得高朗、空旷。
鞭挞扬马:鞭挞,原指用鞭子打。引申为抨击、批判。扬马,指西汉辞赋家扬雄与司马相如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又《丽辞》:“自扬、马、 张、蔡,崇盛丽辞。”李白《古风》其一:“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 荡无垠。”
凌轹鲍谢:凌轹,亦作“陵轹”、“癝轹”。意为倾轧、欺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传》 :“凌轹宗室,侵犯骨肉。”鲍谢,指南朝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一说“谢”,兼含“二谢”) 。唐杜甫《遣兴五首》其五:“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千钟百觚:钟、觚,古代用以盛酒的器物。钟,亦为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的“公量”,以 四升为豆,四豆为区(瓯),四区为釜,十釜为钟。觚,亦作计量,《五经异义》:“古周礼 ,爵,一升;觚,二升,献以爵而酬以觚。”千钟百觚,极言酒量之大。
跆籍:践踏。《汉书·天文志》:“兵相跆藉。”跆,亦作登蹑,引申为冒犯。晋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宠罩靡前,跆籍贵势。”
汉曼倩:即汉代东方朔,字曼倩,善诙谐滑稽。武帝初,诏为常侍郎,后拜为大中大夫给事 中。艮爻:艮,八卦之一。《易·说卦》:“艮,东北之卦也。”爻,构成《易》卦的基 本符号,表示交错和变动的意思。《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即谓卦的变化 取决于爻的变化。
屯踬:犹困苦挫折。《南史·豫章王综传》:“尝有人士姓王,以屯踬投告,综于时大乏, 唯有眠床故皂复帐,即下付之。”
茕茕:孤独无依貌。李密《陈情表》:“茕茕*7立,形影相吊。”
女多女多弱息:女多女多,美好貌。《汉书·叙传 下》:“女多女〖KG-*3〗多公主, 乃女乌孙 。”弱息,幼弱的子女。《南史·周盘龙传》:“小人弱息,当得一子。”后多指女儿。
传正表墓:指唐元和年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将李白墓由龙山改葬青山,为之修墓立碑一 事。裴敬树碑:指唐会昌年间秘书省校书郎裴敬所撰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封窆:窆,谓落葬。《周礼·地官·乡师》:“及窆,执斧以莅匠师。”封窆,在墓上添土 ,以表恩礼和尊崇。《书·武成》:“释箕于囚,封比干墓。”孔传:“封,盖其土。”
骊山:在陕西临潼县城南,为秦岭山脉的一个支峰,唐华清宫所在地。
茂陵:在陕西兴平县城东十五公里,内有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汉武帝刘彻墓。
锢三泉:锢,谓以金属熔液填塞空隙。三泉,在陕西临潼县下河村秦始皇陵下。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 泉 ,下铜而致楫,宫观百奇器珍怪徙臧(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 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李白 《古风》其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求羊:指汉代隐士求仲和羊仲。《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李善注引《三辅决录》曰: “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南朝谢灵运《田南树 园激流植援》:“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九原:原为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礼 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以“ 九原”泛指墓地。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陶潜《归鸟》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一扌不:《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 一扌不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汉高祖陵墓。一扌不,一捧。后人因称陵墓为“一扌不土。”
扁舟锦袍:《旧唐书·李白传》:白“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 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宋 李纲《读四家诗选》:“谪仙乃天人,薄游人间世。……笑着宫锦袍,江山聊傲睨。”明王 叔承《采石矶吊李太白》:“乘风夜上金陵船,宫锦袍明浪花赤。”
左攀元晖:谓李白墓左面临近谢元晖故宅。谢元晖,即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曾在青山 凿井筑室。右挈贾岛:谓李白墓右面有贾岛墓。此说有误。详见方卧云《汇刻谪仙楼楹联 序》注释。甲子秋:指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的秋天。 承乏:旧时在任官员常用的谦词。谓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来充数。《左传· 成公二年》:“摄官承乏。”
簿书鹿鹿: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鹿鹿,同“录录”。谓平庸无能。《汉书·萧何曹参 传赞》:“当时录录,未有奇节。”颜师古注:“录录,犹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
丙寅:即清仁宗嘉庆十一年(1806)。蹄涔:涔,雨水。兽蹄迹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癐鲔。”引申为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步。
心恧:惭愧的意思。梁简文帝《修竹赋》:“顾余躬而自恧。”
缗:穿钱的绳子。亦指成串的钱,古时一千文为一缗。罗大经《鹤林玉露》:“今以钱十万 缗,卒五千付兄。”
丁卯:即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