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芳字伯承,号北山,湖广监利(今湖北监利)人。明代诗人。 早年寄居山东濮州。嘉靖二十六年(1547)举进士,后为宁国府同知,官至尚宝司少卿。著有 《江右诗稿》、《读诗私记》、《李氏山房诗选》、《东岱山房稿》三十卷等。
重修祠墓记
【提要】本文选自清光绪年间曹笙南编《李翰林姑孰遗迹题咏类钞》卷一,是明 宁国府同知李先芳为重修李白祠所写的一篇碑记。原碑题为“重修祠墓记”,民国二十五年 《当涂县志稿》易题为“明重修李太白祠墓碑记”。此碑原立于青山太白墓前、祠址之西, 《碑 记》刻于碑之上方,而附诗于下间。诗有:《青山吊太白墓》二首、《题力士脱靴图 》、《祠宇落成纪事》、《采石怀古》、《夜泊采石》、《采石谒太白祠》、《蛾眉亭》、 《望谪仙楼》、《水西和太白韵并效其体》等共十首。据曹笙南在光绪七年(1881)冬月考记 :“司马李公此《记》,旧志未载。辛已冬月,寻访公碑,有遗必录”。“此《记》系列于 碑之上方,而附歌诗于下,间有刻误之字。碑石危立墓前祠址之西。时适寒风怒号,天晚欲 雪,呵冻草草藏事,并歌诗分录存之。”由此可知,李先芳的这篇碑文及其诗作之能保存至 今,全在曹氏的手录。该碑文前部分重在记述李白的声名、遭遇及其“豪宕不羁,睥睨海内 ”的性格和情怀,后部分则记他在青山、采石之间瞻拜墓祠,伤其“屋宇见天,华表坠地” 后,捐俸修葺,借以“阐扬仙迹”的经过。
人谓李供奉豪宕不羁,睥睨海内,丁时龃龉,漂泊东南,踪迹半天下,卒以客死,皆其自取 也。窃谓为不然。大丈夫自树高爽疏越,振衣千仞之上,不工细节,不修曲谨,以栖栖脂韦 于世,行吾志而已矣,名之利钝弗顾也。
乃目力士为阉竖,荐汾阳于军中,其胸次藻鉴,必有王 争王争〖HT4”F〗
贯金石、皎皎凌日月者存夫其中,岂惟诗哉。至于被逮浔阳,流窜夜郎,羁绁当涂,
去曷来敬亭、泾川、南陵诸境,如众鸟飞尽,孤 云无依,亦命也。使供奉驰鹜纷华,苟全富贵 ,则《清平》之调,岂不能辱一言谀以固其宠哉,是必有三公不易其介者矣。嗟嗟!汾阳以 一代宗臣,功在社稷,不异世,废古宅而为寺,时人诗以哀之。供奉文墨之雄耳,不能一日 容于朝庭,而至今奉祀,垂之无穷,亦可见丰啬相寻之理。天为惜才,人心至公也。仆待罪 符卿,坐事,外补宣城,取道青山、采石之间,每有怀仰,辄措诸词。日者,走谒陵所,睹 其屋宇见天,华表坠地,窃为伤之。乃捐俸鸠工,克复旧事,树之百堵,翼如也。并纪往作 ,以志岁月,虽未足以阐扬仙迹,使好文之士,踵此而缔新之,俾勿速坏,亦区区不腆之私 启之也。嘉靖丙寅春日赐进士第同知宁国府事前尚宝司少卿东郡李先芳谨识。太平府同知高 士楠、通判寿成学同立。
【注释】睥睨:亦作“俾倪”、“僻倪”。意指斜视、厌恶或傲慢。《淮南子· 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龃龉:喻不合,不融洽。白居易《达理》诗:“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
曲谨:谓对无关紧要的事情小心谨慎。《宋史·李纲传下》:“平居无事,小廉曲谨,似可 无过。”
阉竖:指宦官。《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 昏暗之后。”藻鉴:谓选士明察也。《职工分纪》:“凡典礼闱,三岁多选士七十二人, 多至公卿,人服其藻鉴。”
敬亭、泾川、南陵:敬亭,即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境。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山。”泾川:即泾水,源出安徽绩溪县徽岭山,北流经旌德县,入泾县界,为泾川。南陵 ,指今安徽南陵县。
坐事:因事获罪。柳宗元《对贺者》:“余闻子坐事斥逐。”
华表:古时设在宫殿、城垣、陵墓前面作为标志或装饰的大柱,柱身雕刻,多为石造。往 作:指碑文作者附于碑下的诗作。
不腆:腆,丰厚,美好。不腆,谓不甚丰美。嘉靖丙寅: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
高士楠:广东顺德人,举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以知州任安徽太平府同知。履任五年。
寿成学:浙江诸暨人,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665)任安徽太平府通判,在任三年。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