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礻右进士,召直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哲宗时,任 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多惠政。卒谥文忠 。为文纵横恣肆,诗才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李太白碑阴记
【提要】
本文选自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之三十三,附录,系北宋文学家苏
轼所撰。碑阴,即碑的后面。在碑的后面作“记”,在宋代颇为流行。苏轼《送表忠观钱道 士归杭》诗曾云:“堕泪行看会祠下,挂名争欲刻碑阴。”既然李白墓在当涂,故此“碑阴 记”乃为李白墓碑而撰无疑。苏轼的这篇碑阴记,意在为李白从辨。文中除盛赞李白有“ 陵轹卿相”、“跆籍贵势”的盖世之气外,同时明确指出:“太白之从永王,当由迫胁。 ”所谓“失节于永王”,“岂济世之人”的说法,未免偏颇,“不可以此料天下士。”他 认为永王“之狂肆寝陋,虽庸人亦知其必败”,太白既然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 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吾不可以不辨”,因有此“记”。
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此岂济世之人哉?而毕文简公 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曰: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 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 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包含弘大 。陵轹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视俦 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太白之 从永王,当由迫胁,不然,之狂肆寝陋 ,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之无成 ,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眉山苏轼撰。
【注释】
毕文简公:即毕士安,北宋大臣。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 大同)人。乾隆四年(966)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平章事,卒谥“文简 ”。高力士用事:高力士,唐玄宗时宦官;用事,言其得势。玄宗以其诛萧岑等有功,宠 任极专,肃宗在东宫时,以兄事之,累官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后为李辅国所劾。
脱靴殿上:《旧唐书·李白传》: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元 萨天锡《过池阳有怀唐李翰林》:“脱靴手污蔑,蹴踏将军雄。”谓其傲岸不羁,蔑视权贵 。夏侯湛:晋谯国人,字孝若,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为新词。秦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 ,后拜郎中。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有著论三十余篇。
东方生:指东方朔,西汉大臣,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性诙谐滑 稽,善辞赋。武帝初,征举方正贤良才力之士,被用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常以正道讽谏 武帝。因不得重用,乃作散文赋《答客难》,以抒发有才智而无由施展之苦闷。后世称之为 “仙人”。陵轹:同“凌轹”,欺压。《史记·文帝本纪》:“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 道。”跆籍:犹践踏。《汉书·天文志》:“兵相跆籍。”
万乘:乘,一车四马;万乘,指万辆车。谢灵运《撰征赋》:“灵樯千艘,雷辎万乘。”周 制,王畿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后因以“万乘”代指皇帝。傅玄《汉高祖赞》:“超从侧 陋,光据万乘。”
游方:指僧人为修行问道而云游四方。贾岛《送灵隐上人》:“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 问此公。”寝陋:谓容貌丑陋。《新唐书·郑注传》:“貌寝陋,不能远视。”
太白识郭子仪:唐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 ,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郭 汾阳即郭子仪,因以功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元舒逊《李谪仙》:“气吞高力士, 眼识郭汾阳。”按:关于李白与郭子仪互救之事,学术界多以为不足信。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