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游记
【提要】 本文选自清石韫玉著《独学庐初稿》卷二。是乾隆年间石韫玉客居和州,来当涂采石游览所写的一篇游记。文中说他此行与幕府诸君冒着大风狂浪渡江来到采石,谒太白祠,欲观太白楼画壁未果,只好在祠中闲坐品茗。后来到燃犀亭,见蛾眉亭已圯,仅存断碣。然后经三元洞,达妙远阁,上禅悦庵,始在殿中见到五色香炉,斑斓如锦,“真稀世之奇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是在寻访太白遗迹,但天不作美,只好怅然而归。全文立意清楚,重在写实,毫无雕辞琢句之弊。
姑孰距和一江之隔也,岁在丙午,余客和州已两载,往往谋采石之游而未果。窃自思吾侪旅人也,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江山如此,安忍交臂失之乎?于是涓上已之辰往焉。幕府诸君子始约偕行,质明天大风,江水奋激惊雪飞,同游者意阻,将自崖返矣。余坚欲行,得五人与偕截流而渡。舟倾侧盘碗相触有声,波涛汹涌帆尽湿,日中始抵南岸。绕翠螺山麓,谒太白祠,守祠僧
氵 龠 茗供客,坐移晷,问萧尺木画壁,则主者他出,楼 眝 不得观。出至然犀亭,亭临江,古牛渚之遗也。又有蛾眉亭,已圮,断碣仅存。缘石磴而下,有洞嵌壁间,土人号三官洞,故中丞喻公成龙建阁供佛,曰“妙远阁”。
阁广不盈丈,半架于江水上,上依千仞之崖,下临不测之渊。山腰有炮台,或云明常遇春顿兵处。登台则江山烟树之胜一览可尽。日暮倦游将返乎舟中,然共求所谓采石之名而不得。土人曰:昔有渔人于江渚,忽睹五色石浮水上,取而琢成炉,今在山上禅悦庵佛前 眜 香者是也。余鼓勇再登,同游者或偕或否。既至寺,则庵在寺旁,键其户,左右无所为计。登佛殿鸣钟,僧乃出,告之,启户而入。败屋三椽,不蔽风雨。炉果在,白质而五色,斑斓如锦,真希世之奇也。还舟解缆,天已昏黑。乘夜渡而北,则舆夫已散。步行至州谯楼,四鼓矣。是日也,风浪如山,虽老于江湖者,不敢行,余则游而已。
【注释】 和:即和州。汉为历阳县,晋置历阳郡,北齐以两国通和置和州,民国改州为县。今为安徽省和县。丙午: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是年石韫玉客居和州,年31岁。旅人:谓羁旅漂泊的人。语出《京氏易传·旅》:“《易》曰:‘旅人先笑后号 口 兆 。’又曰:‘得其资斧,仲尼为旅人,固可知矣。’”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谓李白:“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往也,当涂之旅人。”涓:即涓吉,犹择吉。旧时迷信谓选择吉利的日子。《聊斋志异·潍水狐》:“我将久居是,所以迟迟者,以涓吉在十日之后耳。”移晷:晷,日影;移晷,谓日影在移动。引申为时光流逝。古时晷是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晋书·鲁胜传》:“以冬至之后,立晷测影,准度日月星。”喻公成龙:即喻成龙,清康熙年间任池州知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喻成龙曾途经当涂采石,登临三元洞,后又捐俸招工,建妙远阁于其上。
常遇春:明代怀远(今安徽怀远县)人,字伯仁,貌奇伟,勇力绝人。曾随朱元璋渡江,攻克采石,守溧阳,取建康(今南京),屡出奇以挫元兵。累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鄂国公。禅悦庵:在采石翠螺山广济寺内。原名井庵,后毁。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改名禅悦庵。眜香:眜,点燃;香,香烛,香火。谓点燃香火以之拜祭。 陶立忠 陶立忠(约公元1869年前后在世)字荩臣,湖南安化人。咸丰年间,以武童隶长江水师,随部从攻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同治八年升任长江水师提督中军副将,率部驻安徽太平府姑孰城(今当涂县城),后官至湖南岳州镇水师总兵。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