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迁居下邽,出生郑州新郑县。建中三年,随父至徐州别驾任所,寄家符诹。建中四年逃难于江南,至贞元四年离开江南北上。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十九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任翰林学士,后历左拾遗、京兆府户曹参军等职。元和十年被贬江州司马。十三年冬转忠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尚书司员外郎,寻改主客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迁中书舍人,双除杭州、苏州刺史。大和元年征为秘书监,除刑部侍郎,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定居洛阳,历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以诗著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八渐通真仪》一卷,《白氏经史事类》三十卷。另有《元白继和集》、《三州唱和集》、《刘白唱和集》等。《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全唐文》编其文十七卷。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去。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四百四十。系贞元四年(788)作者由江南北上时路经采石所作。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谪仙楼集》卷二《七言绝句》收录本诗,无题,少最后两句。清顺治四年《太平三书》收录本诗,题作《谪仙楼》;康熙十二年《太平府志》收录本诗,亦题作《谪仙楼》,均大误。且诗后加置“渚萍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二名,“荒垅”作“荒冢”。
采石江边李白坟: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八《太平府》:“唐李白墓在县东一十七里青山之北。李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悦谢家青山,谷终焉。宝应元年卒,葬龙山东。今采石亦有墓及太白藁葬之地,后迁龙山。元和十二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委当涂令诸葛纵改葬青山之址,去旧坟六里。白乐天唐李白墓诗:采石江边李白坟……”。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李白坟在太平州采石镇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诗。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坟。或去太白生平爱谢家青山,葬其处,采石特空坟耳。世传太白过采石,酒狂捉月。窃意当时藁葬于此,范侍郎为迁窆青山焉。”在贞元六年(790)年,此时李白墓或在龙山。由此推测,李白墓大约于贞元四年冬或五年春由采石藁葬之地迁殡于龙山东麓。此后,采石李白坟即为空坟,后人称之为衣冠墓。此墓原在采石镇(即今第一小学内)。此处距采石山(牛渚矶)相距约一里。墓与采石山之间,唐代系姑孰溪入江口段,后因姑孰溪在当涂城西改道,此段江水逐渐堙没成陆地,但仍有水流,至民国时期,采石镇仍谚曰:从李白墓到采石山要过“百步十三桥”。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6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