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九日何处龙山饮?——与王辉斌商榷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1:14
载入中…
 


李白的《九日龙山饮》是一首五言绝句:
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王琦为这首小诗写了如下的题解:
《九域志》:太平州有龙山。晋大司马桓温,尝于九月九日登此山,孟嘉为风飘帽落,即此山也。《太平府志》: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旧志载桓温以重九日与僚佐登山,孟嘉落帽事。或云孟嘉落帽之龙山,当在江陵,而《元和志》、《寰宇记》皆云是此山,疑必温移镇姑孰时事也。
王琦对李白诗中的龙山语涉两歧,没有明确的结论。王琦说的“温移镇姑孰”事,见《晋书·桓温传》: 鲜卑攻洛阳,陈 礻右 出奔。简文帝时辅政,会温于洌洲,议征讨事,温移镇姑孰,会哀帝崩,事遂寝。
《天府新论》1986年第1期载王辉斌《李白诗中之“龙山”考》一文中写道:“王琦的怀疑,只注重了‘温移镇姑孰’五字,却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会哀帝崩,事遂寝’,实是舍本求末。”王辉斌解释说:“‘会哀帝崩,事遂寝’,意即桓温移镇姑孰时,正好哀帝死,移镇姑孰之事即作罢论。”结论是:“可见,桓温‘九月九日宴集龙山,僚佐毕集’及孟嘉落帽之事,不在当涂龙山是显而易
见的。”王辉斌考证的是李白诗中之“龙山”。他由桓温宴龙山以及孟嘉落帽事之不在当涂龙山,推论出李白“九日龙山饮”一诗不写于当涂。
显然,王辉斌把“会哀帝崩,事遂寝”的意思搞错了,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立论选择了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且看“事遂寝”的“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晋书·哀帝纪》云:兴宁二年(364年)八月,“苻坚别帅侵河南,慕容韦寇洛阳”。九月,“寇军将军陈礻右留长史沈劲守洛阳,帅众奔新城”。
《晋书·废帝海西公纪》云:兴宁三年(365年)二月景申,“哀帝崩”。三月壬申,“葬
哀皇帝于安平陵”。景子,“慕容日韦将慕容恪陷洛阳 ,宁朔将军竺瑶奔于襄阳,寇军长史、扬武将军沈劲死之。”
慕容日韦是鲜卑族贵族、军事首领。上面两段引文说的是“鲜卑攻洛阳,陈礻右出奔”以及“哀帝崩”事。
事情很清楚,即正当洛阳吃紧、司马昱(即后来的简文帝)与桓温商量征讨鲜卑的时候,哀帝死了,于是北伐鲜卑一事也就作罢,即“事遂寝”。从当时的威、权、势等方面情况看,征讨鲜卑事非桓温莫属。“议征讨”的结果不可能是桓温移镇姑孰,而只能是桓温帅师北伐。
考《晋书》之《桓温传》、《穆帝纪》、《废帝海西公纪》,并《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中国通史讲稿》(张传玺),桓温一生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北伐。第一次在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率步骑四万连破氐族贵族苻坚军,抵霸上,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后退返襄阳。第二次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屡请还都,为大族所反对,后返回江南。第三次在废帝(即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晋书·废帝海西公纪》云: (太和)四年夏四月庚戍,大司马桓温帅众伐慕容日韦 。秋七月辛卯,日韦 将慕容垂帅众距温,温击败之。九月戊寅,桓温裨将邓遐、朱序遇日韦将傅末波于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温至枋头。景申,以粮运不继,焚舟而归。
《晋书》之《桓温传》、《沈劲传》、《慕容日韦传》也都记载了这次北伐,可参读。显然,这第三次北伐本应在兴宁三年(365年)进行的,因为碰上了哀帝死,只得暂停。这一停,便向后推迟了整整四年时间。上述事实很清楚,“事遂寝”的“事”,决不是什么桓温移镇姑孰事,而是征讨
鲜卑事。兴宁二年(364年)八月,“温至赭圻(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三十里),遂城而居之”
,同时,北方也发生了鲜卑攻洛阳、陈 礻右 出奔的紧急情况。兴宁三年(365年)二月,哀帝崩,废帝即位,就在这北方战争吃紧、朝廷帝位更替之 际,早已将内外大权集于一身的桓温便从赭圻移镇姑孰,所谓“温移镇姑孰”,指的是议论中的,或议论定了的征讨鲜卑事寝之后,桓温从赭圻移镇姑孰。
王琦题解引《九域志》云:“晋大司马桓温尝于九月九日登此山。”王琦又云:“疑必温移镇姑孰时事也。”《晋书·孟嘉传》云:“(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
又是大司马,又是征西大将军,并且是移镇姑孰时事,还有一个参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晋书》中《穆帝纪》、《哀帝纪》、《桓温传》分别记载:穆帝永和四年(348年)秋八月,“进安西将军桓温为征西大将军”;永和八年(352年)秋七月,“以……征西大将军桓温为少尉”。哀帝兴宁元年(363年)五月,“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卒。可见,自永和四年八月至宁康元年七月,桓温曾先后两次移镇姑孰,一次是在哀帝崩、废帝初即位的兴宁三年(365年)二月,一次是在他废废帝、立简文帝的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这两次移镇姑孰,桓温既是征西大将军,又是大司马,并且手下始终都有“参军”。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威望一落千丈,“于是参军郄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废)帝而立简文帝”,用的就是参军郄超之计。所以就有了“大司马桓温”,“征西(大将军)桓温”、“温移镇姑孰”、“(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之类的说法。
作为地理学专家的李吉甫是正确的,他明确指出桓温宴集、孟嘉落帽是在当涂龙山。其《元和郡县图志》云: 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这就是说,王琦的怀疑是多余的,王辉斌也失考了。本文的题目是:九日何处龙山饮?答曰:桓温,姑孰龙山;李白,当涂龙山。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681.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
【九日龙山饮】
【九日】
【九日登山】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木
九日龙山饮 (当涂)
再谈李白《九日龙山饮》 ——
李白龙山何处寻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