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白的传奇与史实 (节选)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1:01
载入中…
 

 关于李白历史,误将传奇当史实的情况,历来就有。
今举其尤著者。一曰命高力士脱靴,始见于中晚唐诸家稗说,旋被采入正史。段成式《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昂,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刚见面就叫脱鞋,李白也居然伸出脚去叫高力士替他脱!如此怪诞不经之谈,《旧唐书》将其收入李白本传时做了修改,说是他待诏翰林之后,“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不是皇帝要他脱,而是他自己酒后放肆。《新唐书》本传亦云:“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复云:“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将此事与杨妃联系,则采自韦睿《松窗杂录》:“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按指《清平调词》)……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妃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别的不说,高力士与杨妃之间的密谈从何得知?明明出于好事者杜撰。命力士脱靴亦决无可能。按两《唐书》,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驸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又按李白宫中作品,和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所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相反,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说明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若果有其事,满可引以自豪,出宫之后不会不讲,天宝年间不敢讲,到了高力士失势以至被放的肃宗朝总该讲,但他至死不讲;非但自己不讲,熟知他的杜甫、魏颢、李阳冰等人亦不曾讲;足见苏轼叹为“气盖天下”之举,源出子虚乌有先生之说。
二曰李、郭互救,此说最早见于晚唐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按指其从永王一案),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及《新唐书》本传均采纳,因而广为流传,后之作者信之不疑。清人赵翼始辨其诬:“(白)如果有德于子仪,岂无一字乞援?或即道远不相及,而子仪救释之后,何又无一字述其恩,记其事?则此事之有无,未可信也。”(《瓯北诗话》卷一)今人詹《李白诗文系年》征引《金石萃编》卷九十二《郭氏家庙碑》所载子仪仕历后云:“就其官爵考之,天宝以前子仪实未尝任职并州。又自开元顷至天宝八载,其间子仪凡升迁十三次,设平均以二年半升迁一次计之。则开元二十三年(按是年李白客并州)当为左威郎中将或安西副都护,官爵如是之高,岂得尚谓之居行伍间耶!岂尚劳太白奖重之耶!犯法后又岂一客居文人如李白者所可脱其刑责耶!即使子仪特晚达,则是时至低亦当为城皋府别将,亦不得谓之居行伍中也。可知太白解救汾阳之说,纯属伪托。”所言极是。至于郭子仪之救李白,詹氏曰“确否虽未可必”,窃谓此亦必不确;如确有其事,一位功高德劭之中兴名将为己赎罪,李白晚年自述生平之诗文中竟只字不提,岂不怪哉!

三曰酒醉捉月溺死并骑鲸飞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此说正史不采,但屡见于文人歌咏,辛文房《唐才子传》一类别史稗说以及若干方志亦载。骑鲸之说,始见于晚唐五代间人贯休《观李翰林真》:“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大概他见到的画像便是骑着条大鱼罢?按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中“南寻禹穴见李白”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到了北宋,文人歌咏便将骑鲸与捉月连起来。如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郭祥正(功甫)《采石渡》:“骑鲸捉月去不返,空余绿草翰林墓。”金代李俊民《李太白图》:“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传奇之说,陈陈相因,歌咏者不必相信实有其事。问题在于,溺死并葬于采石有无可能?关于李白死因,李阳冰《草堂集序》曰“疾亟”,刘全白《李君碣记》曰“疾终”,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序》曰“卒于此”,都不说得的什么病;到了皮日休《李翰林》诗中才突然冒出个“腐胁疾”,李白自己也从未提起,为他撰集序与撰墓碑者也从未言及,皮氏去白之殁已上百年,从何得知?郭沫若据此孤证断李白之死因,窃谓不妥。关于李白葬地,范传正言之凿凿:初殡于龙山东麓,元和十二年迁葬于青山之阳。
白居易《李白墓》有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今人顾学颉《白居易年谱简编》将此诗系于贞元十五年(799),朱金城《白居易年谱》则将其系于元和十三年(818),都是根据白氏行踪推定,未知孰是,要之去李白之殁均不远;白氏认为李白坟就在采石江边。再如杜荀鹤《哭陈陶》:“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孤坟各三尺,却曾开解哭君心。”项斯《经李白墓》:“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身殁犹何罪?遗坟野火燃。”贯休《古意》:“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可见,唐代采石江边确有一个李白坟,并非后世所谓衣冠冢,而是埋有李白真骨的坟;至少当时不少人这样认为。于是王琦在修订《李太白年谱》时提出:“岂死不吊溺,史氏为白讳耶?”按《礼记·檀弓上》:“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又,唐人文献中屡见采石墓与青山墓,龙山墓之载则仅见于范氏碑序。去范氏不远,裴敬于会昌年间所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但曰“死宣城,葬当涂青山下”,亦未言及初葬龙山事。会不会是范传正为尊者讳,诳称采石墓为龙山墓?宋人赵令
田 寺 《侯鲭录》便认为青山墓系范传正由采石迁去。王琦之疑不无道理。当然也不能断定。要之,根据现有文献,采石江边当先有一个李白坟,然后才出现下水捉月以致骑鲸飞升之说(白居易等人诗中均无此说);捉月与骑鲸固属“好事者为之”,溺死并葬于采石则不无可能,须分别看待。上述三大传奇,前二已载入正史,实属无稽。虽然,使唤一个势倾天下的大太监为一个穷文人脱靴,何等痛快!故人们乐于传播,有诗有画还有戏曲和小说;李、郭互救,则或为李白开脱,或为其评功摆好,同样出于同情与赞赏,故亦流传不绝。
但传奇究非史实,并且现在已有充分理由断定其有悖于史实,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在学术论著和普及读物中将其作为史实来引用。至于酒后捉月与骑鲸升天,亦不失为绝妙的艺术创造,使李白的死也不同凡响,显得很美;现在谁也不会将其视为史实,但同时传说背后可能有的史实依据也未引起注意。如上所述,力士脱靴与李郭互救断无可能,溺死并葬于采石则有可能。有此可能,但无法确证。无论肯定或否定均无法加以确证,只能视为千古疑案。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667.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李白研究之二十世纪国内研究
李白研究之金、元、明、清研
李白诗文注评(附诗译)
采石李白墓、李白祠、李白衣
附录一 纪念李白胜迹  考述
李白宅
重建李白祠记
李白赋
松江重礻右和李白《姑熟十咏
画李白脱靴图赞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