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轻舟夜泛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鲁东门泛舟二》之一)“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鲁东门泛舟二》之二)“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秋夜与刘砀山泛晏善亭池》)
“寻幽初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春陪商州裴使事游石娥溪》)“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这类的诗句在本集内不知可寻出多少来。更说得情溢乎辞的是“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此乐竟莫遂,狂杀王子猷。”(《答裴侍御先行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至后人言“捉月”,在李白未尝不起过这个念头,集中也有好几首诗可帮助我们证实: 《江上寄元六林宗》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过彭蠡湖》 青障忆遥月,绿萝愁鸣猿,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 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山中醉月坐月,海上弄月掇月:这样便成全李白沉醉水中的故事;由上面诸说,又可明白“乘舟”,“酒”,“狂”,“捉月”,实是一贯伎俩,有不分离的连环性,缺一也便不能自圆其说了。末尾,我还有点意见要补充出来:设造这故事的关键在酒“醉”;但醉圣毕竟不如常情所臆测那般“银样蜡枪头”的,鲁酒嫌淡薄不可醉,美酒三百杯嫌少不足醉;即使不胜,也颇有“为酒无量不及乱”的气慨,何能一旦神志失清至此?唐王仁裕说:“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醉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所见。”(《开元天宝遗事》)更可证白“不如是之甚也”。
(原载《师大月刊》第30期,193610)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6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