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奇之又奇”的《蜀道难》自从问世以来,论者就其写作时间和地点及其主题多有争议,几成聚讼。主要有以下七种说法,即:罪严武;讽章仇兼琼;讽玄宗幸蜀;即事成篇,别无寓意;送友人入蜀说;别有寓意说;存疑说。前三种说法无法或极难成立;后四种在学术界见仁见智,各持其论。笔者认为,只有搞清楚了《蜀道难》写作时间、地点,其主题思想才可确定下来。根据“李白出蜀前的游踪”、“李白少年时的诗才”、“本诗的具体描写”等三个客观的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此诗是李白亲临剑门,青年时写于;蜀地的作品。”《蜀道难》是李白创作成熟的标志,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任何牵强附会的解释都有损于诗中的艺术美和自然美。(此文发表于1991年第2期《宝鸡师学院学报》,后收入1993年10月陕西人民出版社《李白论探》。)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