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二万余字,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侧重探讨鲁迅对古今中外浪漫主义诗人的评价与继承,涉及到外国的拜伦、雪菜,中国的
屈原、
李白。其中第三部分是介绍鲁迅对李白的评,也有作者自己的观点。首先介绍鲁迅说过李白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高峰,李白是鲁迅最赞赏的诗人。然后将李白与屈原比较,认为李白继承了屈原,但他的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比屈原有了很大发展。屈原志行高洁,忠君爱国联在一起,他的痛苦主要是忠心不被理解。李白也有此种痛苦,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受压抑感到愤慨,有着明显的叛逆精神。李白向往建功立业,赞美历史上英雄人物,实际上是寄托自己理想。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便转向自然,笔下山川河流,有现实有想象有梦境,表现出种种宏伟、雄奇、强力、壮丽甚至惊险的形象,充满浪漫主义理想光辉。后面还将鲁迅浪漫之作与屈、李比较。认为屈原仅是痛苦,李白初反抗,但均看不到希望,而鲁迅浪漫之作中有希望。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57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