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楚河流域),后随父迁蜀,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而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一生几乎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其在九华、秋浦漫游时间较长,足迹遍布池州,留下许多胜迹传说和五十多首诗。
通天桥醉酒失金丹
李白在五松山寻仙未果,来到了“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的秋浦。在贵池清溪河畔的六峰山寻得上古炼丹处———百炉庄。这里环境清幽,奇峰突兀,山峦如屏,古木参天,浓荫遮日,烟云万状,清溪回旋,碧水长流,正是理想的炼丹之所。六峰山盛产极品铅矿(炼“丹”的主要原料),早已闻名江右。李白兴奋不已,在秋浦县令崔钦的帮助下,重建“百炉庄”采矿、炼丹基地,自此,六峰山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不久,“百炉庄”各炉炼制的“金丹”颗颗金光闪烁,经验确有“生长不死”的功效。李白高兴异常写诗道:“吾营紫河东,千载落风尘。 物秘海岳,采铅清溪滨。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羽驾天去影,飚车绝四轮。尚想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古风·五十九首》其中)。”“金丹”称外丹,吃了还不能“得道成仙”,还需“内丹”相佐,方可“升天”。内丹,即以人体作鼎,以体内三味真火:“精”、“气”、“神”合炼可凝聚成“圣胎”。正如陈师道云:“道家以煮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李白见“金(外)丹”炼成,“百炉庄”风水以尽,需找“内丹圣地”以修炼自身。他来到了秋浦县(古石城)在与秋浦县衙一河之隔的大山寻得了大王洞。大王洞,人迹罕至,风景优美,通天桥紫云飘飞,神仙濠碧波荡漾,大王洞内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绝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桃树花芳,千年一谢,云芙珍结,万载圆成。”同修炼之仙境完全相符。李白只身进入大王洞内,开始了用体内“三味真火”炼“内丹”。李白本是诗仙,更易成道。经过四十九日“炼烤”,李白顿感身轻如燕,临水照影,鹤发变童颜……此时,崔县令、柳县尉等一同挑酒担食前来祝贺。李白与友相会通天桥,甚感高兴,当众人打开酒坛,那芬芳的酒香,使多日不曾饮酒的李白顿时来了精神,不等众人相劝,就左一盏,右一杯,不觉熏熏大醉,横卧通天桥上。随身带的“金丹”,从衣襟内顺通天桥,落到了深谷山涧。崔钦派人去寻,但无路可通。这时,只见大山的一群野猴连蹦带跳,落下深涧,拾起一颗颗“金丹”,食之,飘飞而去。二天之后,醒来的李白,幻想找回“金丹”,那怕是一粒也好。他沿着山崖,爬过了三十三道岭,跨过了三十三道涧,渴了就喝一口酒,累了就读一通“秋浦歌”,他读着,饮着,不一会在一块山岩上睡着了。诗稿也掉落岩下。他睡得太沉了,山洪来了也不知道。这时一只仙鹤叨来一粒爪果,放进了李白口中,李白醒来,化险为夷。于是李白躺着睡觉的巨石变成了“醉仙石”;那失落的诗稿也成了“天书崖”;那只搭救李白的仙鹤因喂醉酒的李白,自己也被熏醉了,便栖息在枕梳石前的幽谷悬崖上,变成了一棵古老的“仙鹤松”。仙鹤抓的爪果落到了听琴桥头,长成了三株一丛的金钩树。被人们当作崔钦、柳园、李白友谊的“结义树”。
现在游人每当走到通天桥,有江南奇观之称的大王洞景区,醉仙石、天书崖、结义树和仙鹤松四奇景观,向游人诉说着李白的传奇故事。
金钱树下话诗仙
金钱树,是九华山三宝之一。其高数丈,开花成串,形如古钱,挂满枝头。俗传为李白酒钱所化。
相传天宝年间,李白同道友夏候回居在神光岭下,坚持独自寻觅晋葛洪炼丹处。夏候回素知李白嗜酒如命,又恐路途口渴,用两个铜钱加上五色丝线打成八卦,捡一只盛酒的葫芦系在李白的杖头上。李白每日持其拐杖,踏上了寻仙访道的山路。一天,李白误了归程,刚上回香岭(阁),天就黑了。正当举步为艰时,忽见神光岭金光闪烁,全山笼罩在金光之中,那金灿灿的神光,如蛟龙出海,似凤凰飞舞,李白看得如醉如痴。一瞬间,金光全收,划一道彩虹,飞入岭中。此时,李白已顾不了许多,手持拐杖,飞步向神光岭走去。由于天黑,李白迷失了方向,此时,他又累又渴,借着溪水的微弱的亮光,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解下系在杖头的铜钱八卦,打开葫芦,仰头正准备喝上一口老酒解解乏时,忽地从草丛飞起一只山鸡。仰头喝酒的李白促不及防,一下子跌入岩下的山泉。好在山泉水浅,等李白站起来,那葫芦里的酒全洒在泉中了。口渴难忍的李白,拿起灌满了这山泉葫芦,就喝起来。这一喝,李白感到,这不是“水”,这是“酒”,还是好酒。李白连饮数“葫”,在山泉旁醉了。
等夏候回及众山僧找到李白时,已是第二天日升三竿了。夏候回怎么也想不通,海量的李白,怎么禁不住这一小葫芦酒呢?待李白醒来,还连呼“好酒,好酒”。夏问其故,李白手指山泉:此泉水,“酒”也。夏取水,全无酒味。连说:这是水,不是“酒”。李白尝尝,也的确是水。这时,一僧人大叫:这儿有“金钱树”。众人回首,只见泉旁突兀长出一珠参天大树,大树的叶子好似“铜钱”一般,一串串树叶,更像一串串“钱串子”。李白闻声望着这高大的“金钱树”,才想起自己昨夜失落的系在拐杖头上的铜钱八卦结。想起了昨夜醉酒,就高叫一声“金钱树!用钱买酒,天经地义!”说罢,拿起葫芦灌了一葫,说也怪,那金钱树上“哗”一声掉下一串串树叶于泉中,刹时不见了。当李白提出葫芦,那酒香溢满了整个神光岭。为找金钱树叶,僧人掘泉,刚掘地一尺,泉水中就金光闪烁,抓起来一看,都是闪闪发光的金沙。此金沙为树叶所化,金沙泉成了酒泉。僧人感慨不已:李白真诗仙矣!此后,李白就在此结茅棚自居,日出寻仙踪,夜归写诗文:“头陀悬万仞,远眺九华峰。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风随遍览,踏履走双龙……”李白借金沙泉水洗砚、洗笔,故后人称此泉为“太白洗砚池”。
李白要离开九华,云游他乡。应山僧之邀,为“金沙泉”题写了泉名“金沙泉”。三字至今仍刻在泉边的山崖上。以李白铜钱八卦结所化的金钱树更显得挺拔高大,被世人称之为九华之宝。今天,在通往神光岭的大道旁,“金钱树”、“金沙泉”、“太白洗砚池”向游人昭示着李白在九华的胜迹传说。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49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