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诗词大全 >> 唐诗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
作者:唐诗     更新时间:2012-04-13 14:48:40
载入中…
 

【作品简介】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由唐玄宗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唐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生活复杂坎坷。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诗人是帝王,曾经治理出开元盛世,所以作诗取意自然高人一筹。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沈德潜说:“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纪昀说:“只以唱叹取神最妙。”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原文】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解】

(1)经鲁祭孔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到泰山祭天,途经孔子宅,派出使者祭孔子墓。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2)何为者,犹“何为乎”。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3)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地。

(4)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5)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6)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7)今看两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孔子为殷人之后,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整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

 

【翻译】

夫子您曾经列国周游,却因何终身如此忙碌不休?这故居原是鄹人的城邑,鲁恭王也曾在此将宫殿翻修。凤鸟不飞来,您感慨过命运闭塞;麒麟遭捕获,您悲叹过雄愿难酬。今日两楹之间庄严致祭,您梦中的情景却应验在身后。

 

【韵译】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

先圣诞生于邹氏邑,后来迁居曲阜;这宅院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宫府。

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评析】

  这首诗是李隆基尚为太子时所作。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作为太子的他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赴曲阜,拜孔庙,有感而发,遂写了这首诗,以此表白自己勤政治国的志向。开元二十七(公元739年),即位后的唐玄宗封谥孔子为文宣王,并塑其弟子“十哲”坐像,配祭于孔庙,尊孔崇儒。这一诗一谥,足以说明唐玄宗对孔子的敬重与崇敬。

  作者着笔于“叹”“ 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该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诗人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何其悲哀的一件事啊!诗人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何等可敬!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頷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哪有什么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诗的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今日终得实现。“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为实现 “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哪怕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哪怕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该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清代的沈德潜评价此诗:“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这一评价正好说明此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762) 即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所以称呼为“李三郎”,小名为阿瞒。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

  唐玄宗是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s://www.shicidaquan.com)

 

【英汉对照】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 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 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 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 当与梦时同。

 

I PASS THROUGH THE LU DUKEDOM

WITH A SIGH AND A SACRIFICE FOR CONFUCIUS

Tang Xunzong

O Master, how did the world repay

Your life of long solicitude? --

The Lords of Zou have misprized your land,

And your home has been used as the palace of Lu....

You foretold that when phoenixes vanished, your fortunes too would end,

You knew that the captured unicorn would be a sign of the dose of your teaching....

Can this sacrifice I watch, here between two temple pillars,

Be the selfsame omen of death you dreamed of long ago?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Article/tangshi/201204/883.html ]
唐诗
终南望余雪
宫中词
登玄都阁
题竹林寺
马嵬坡
淮上渔者
鹭·闲立春塘烟淡淡
淮上与友人别
江楼感旧
富贵曲
相关诗词
没有相关文章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中吕·朝天子·邸万户席上
随心居诗草
双调·寿阳曲 (二首)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过贾谊宅
耒阳溪夜行
学会真诚的感恩
水晶珠琏诗集选
秋霁·江水苍苍|史达祖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