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临洞庭上张丞相》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也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解】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在今河北省境内。古时云泽和梦泽为二泽,云泽在长江北,指湖北南部,梦泽在长江南,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后来大部分淤为平地。
5、济:渡。
6、端居:安居。
7、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这里用垂钓者比喻执政者,用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翻译】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茫茫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写作背景】
孟浩然写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与王维相似,在唐代有很大影响。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但并没有忘怀于求仕做官。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唐承隋制而以科举取士。开元之世,科举尤其成为庶族跻身朝堂、提高地位声望的重要门径,由是士子读书之风大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把这首诗献给他,以求录用。《临洞庭上张丞相》(一作《望洞庭赠张丞相》,亦作《临洞庭》便是他的一首求仕之作。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
【讲解】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临洞庭上张丞相》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年( 732)前后。当时张九龄正居相位,诗人漫游洞庭,面对烟波浩渺的湖水,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年近半百,还没有进入仕途,于是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给张九龄,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但是为了碍于面子,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如此委婉含蓄,极力掩饰那干谒的痕迹。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诗人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的壮阔。开篇二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点出时间,并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它汪洋浩阔,水天相连,润泽着万树千花,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胸襟极为阔大。第二联独运妙笔,以精练警策的语言概括了洞庭湖的典型特色,以“气蒸云梦”“波撼岳阳”极形象地再现了八百里洞庭广阔雄伟的气势。前四句是在写景,但又并非纯然写景,否则下面的“端居耻圣明”就无落脚处了。同时,在景物描绘中也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昂扬奋发的激情。
后四句由前四句的写景转入自身,引发出不甘寂寞,积极盼世的思想。颈联五、六句,诗人以巧妙的比喻,自然地抒发感慨,用欲渡洞庭没有舟楫,含蓄有致地表明自己欲见用于世而不可得的处境,以闲居无为,愧于圣世,透露出对朝廷的忠心。这里,“圣明”二字可看作前四句写景的象征意义的注脚。这两句正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结尾“坐观”“徒有”作比兴描写,点明诗题,照应全篇,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境界,以徒有羡鱼之情,反映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不得不寂寞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含蓄曲折地表明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他希求援引的心情虽不难体味,但并不太露痕迹。
总之,全诗境界雄浑壮阔,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可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抒不平之意尽在其中。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博大、壮观,构成了一幅奇景;后四句是求仕,但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作者急于求荐,但不是低三下四地乞求,而是借写景将这一意思蕴涵其中。而且,由于前四句写得绝好,更掩饰了后四句本来会很枯燥的陈述,又不卑不亢,婉转地道出了自己的用心,艺术上自有特色。有人评论这首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确实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评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刘逸生,原载:《唐诗鉴赏大辞典》)
【赏析】
这首诗先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浩然开阔的胸襟。再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浩然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作的另类题材。
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浩然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浩然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诗来看,浩然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浩然逸士风神与高人的性情。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英汉对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
A MESSAGE FROM LAKE DONGTIN TO PREMIER ZHANG
Meng Haoran
Here in the Eighth-month the waters of the lake
Are of a single air with heaven,
And a mist from the Yun and Meng valleys
Has beleaguered the city of Youzhou.
I should like to cross, but I can find no boat.
...How ashamed I am to be idler than you statesmen,
As I sit here and watch a fisherman casting
And emptily envy him his c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