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由刘辰翁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即事抒情之作。开头写“不管春归,但只饮酒”的牢骚,是对南宋败亡以后的沉痛伤感,“少年”两句追忆词人与徐云屋早年结友,为家国大事共同忧虑奔波。“休回首”即不堪回首,旧地重游,江山易主,连花都在伤感赵宋的灭亡。下阕开头点明“留”旧友“酒边”共饮意,强调二人纯真的友谊。“前朝”三句叙说怀念故国之情,最后一句表达出亡国遗民的无奈。词风老到,语言质朴,颇为厚重。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作者: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①,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②,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③,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④。前宵正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⑤,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释】
①袅袅:缠绕不断的样子。
②断桥:西湖桥名,在白堤北端。
③刘郎:词人自指。
④剪韭:杜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表达旧友重逢时纯朴深厚的真情。草草:简单。
⑤歌声滑:指歌声婉转流畅。
【翻译】
怎么知道他,春天归到哪?朋友相逢聚宴,且将杯中酒饮干。年轻时便尝到天涯漂泊的悠悠恨怨,着恨怨悠悠,永远和西湖边烟雾朦胧的垂柳缠绵。不要回首往事,眼前只见细雨迷蒙的断桥,待人重归西湖之后,已然是一张憔悴的脸。东风已然如旧日暖软,面对着前度开放的桃花鸿雁,刘郎尚能记得,那桃花可否记得刘郎的容颜?
请君暂且停留,让我草草准备一顿蔬菜淡饭,前晚也正是这样的时辰朋友聚宴。斟满深深的酒杯,想共同高歌一曲圆亮婉转,打翻酒杯洒湿了春衫袖子的半边。空自皱紧眉端,看斑斑白发守在离宴之前,仿佛人人都曾有过这种忧烦。临到分别执手相看,可叹往日谈笑间评点文心,清高疏狂地鉴赏乐曲,这等聚会不知何时才能重见!
【赏析】
这是首即事抒情之作。开头写“不管春归,但只饮酒”的牢骚,是对南宋败亡以后的沉痛伤感,“少年”两句追忆词人与徐云屋早年结友,为家国大事共同忧虑奔波。“休回首”即不堪回首,旧地重游,江山易主,连花都在伤感赵宋的灭亡。下阕开头点明“留”旧友“酒边”共饮意,强调二人纯真的友谊。“前朝”三句叙说怀念故国之情,最后一句表达出亡国遗民的无奈。词风老到,语言质朴,颇为厚重。
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此句与作者的名作《兰陵王。丙子送春》开端“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一句相类。“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少年嫋嫋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天涯恨”即是飘泊他乡之恨。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飘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两句关合双方前后情事,由一“长”字表时间跨度又转回目前。“休回首”三字,文情顿挫,令人嗟叹不已。二人共谓不要去观看那迷朦的烟柳,摆脱掉盘郁于怀的天涯沦落之感;接下又谓但又不能不看细雨迷迷中的断桥,憔悴之人却又旧地重归。“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东风”四句,用刘禹锡诗语。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几句是讲作者自己。作者姓刘,古人用典常喜切姓,以收一语双关之效。从“花复认郎否”一句看,又是借用刘晨、阮肇入桃源遇仙子故事,追忆少年时优游闲适的生活,以感叹如今年华不再,不堪回首。周邦彦《瑞龙吟》词:“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便是兼用刘禹锡“前度刘郎”诗语与刘晨遇仙故事以写游冶经历的先例。对此,刘辰翁又出新意,以刘郎与桃花的痴问,体现昨是今非之慨和坎坷沦落之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剪韭”,源出杜诗,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写卫八处士用乡间家常饭菜招待杜甫,这里写刘辰翁没有珍馐以待客,但茶饭虽粗劣,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杜甫此诗主要抒发“别易会难”之慨,自然能引发起刘辰翁此时的共鸣同感。“前宵”三句,是追叙昨晚宴别的情景:豪饮放歌,酒湿春衫,狂放,慷慨中得见与友人情谊之深厚。既刻画出两人性格的豪放,又表现出心情的悲苦。恁,为宋时口语如此,这样之义。言昨晚同一时间已曾饯别,今朝依旧痛饮,足见两人友谊的深厚。“空眉皱”三句又转到今日酒宴:筵席上两人都已生白发,徒然浩叹伤怀。空,白白地,明知叹息无济于事仍不由得叹息年华的易逝。人人,每一个人。此处指主客两人。“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怎不让人扼腕浩叹呢。“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临分,临别;把手,握手。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论文”、“顾曲”用两个典故。“论文”,见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顾曲”指周瑜精于音乐之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酒器)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这里指在宴席上听曲,这几句一方面写临别时的感叹,重逢何期,道出分别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补写宴会的内容,论文、听曲,出生本色尽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叹”字以下是一个领字句,十三个字都是“叹”的内容。用这样长句煞尾,气脉通贯,令人读后感慨不已,思绪起伏。
此词写别情,但并不仅仅停留在抒写友情之深,而是融注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飘泊异乡的“天涯恨”,又有功业无成、年华易逝,感伤。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慨叹哀愁。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须溪(刘辰翁)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遒劲有力的风格和曲折顿挫的笔势与丰富复杂的内容融铸一体,相得益彰,此词即是一例。此外,善用典故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这又与辛弃疾词风格相近。
【讲解】
这首词,系与故人惜别之作。当年同榜题名,春风得意,有多少壮志豪情。然而今天相逢,又如何呢?却已两鬓苍苍,尤其是饱经忧患,家破国亡,故人相逢,忽又言别,情何以堪。
词一起劈空而来,以问发端,“春归何处”是一篇主旨所在,从此生发开来,引起下文。“相逢且尽尊酒”,是聊以自解、互慰。回答不了春归何处,只得借酒浇愁。这一“春”字,是实指?是虚拟?耐人寻味。但象征美好事物、美好情景,当无异义。从刘辰翁的许多词中,我们看他的送春、惜春等词,提到春字,大多是和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故国云亡,故人相逢,该有多少情意要抒发。“少年”两句,道出对旧日情景的伤怀。“休回首”三句,再进一层,于迷离景色中写出人的憔悴归来。“东风”下,用刘禹锡诗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意,但却以“花复认郎否”发问而结束上片。意境更深一层,辞出意外,显得其奇。
下片一起,似答上片末句,但又不尽然。更将主人留宾之诚意一泻下来。韭虽菲薄,情却深厚。把酒听歌,簌然泪下。“空眉皱”三句,深一层叹息,但又自我解脱。“临分把手”以下,一“叹”字直贯下来,回顾往昔论文、顾曲之兴,难免今日之别,更不知把晤何时。而以问句结尾,使人不知如何解答。其起、结均用发问,尤为本词的一大特色。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从风格上说,和刘辰翁的其他的词,又有不同。本词以疏快胜,大开大合。确如况周颐所云:“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蕙风词话》)刘辰翁在宋末遗民词中,从词风来说,是不同于张炎、周密、王沂孙等人的。况周颐又说他的词“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意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世或目为别词,非知人之言也。”他当是苏辛一派的豪放词在遗民词中的延续,从而丰富了遗民词。
【作者介绍】
刘辰翁(1233年2月4日-1297年2月12日)字会孟,别号须溪。生于1232年十二月二十日(1233年2月4日),死于1297年正月二十日(2月12日)。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景定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居家著作。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存词300余首。其现存作品大致情况是:文249篇,诗205篇,词358篇,计812篇,数量仅为《须溪先生全集》的十分之一左右。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shicidaquan.com)的相关文章。
刘辰翁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一生勤于批点,所掇点者为:《班马异同评》三十五卷、《校点韦苏州集》十卷、《批点孟浩然集》三卷、《批点选注杜工部》二十二卷、《评点唐王丞集》六卷等等。其词学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其生年据《须溪先生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宋词英译】
Urging a Friend to Stay (to the tune of Moyu’er)
By Liu Chenweng
How do I know
Where the spring will go?
When we meet, let’s drink and exchange toasts.
The aspiration of a youth
Is blowing in the distant wind;
A bitter-sweet memory still woefully lingers on
Amidst the lakeside willows.
Don’t look back on it --
There is but a desolate scene
Of a broken bridge in the gloomy rain.
Returning home,
A roamer must find himself languished and old.
The east wind blows as of yore,
Yet, when you meet the peach you planted there,
Can it recognize you at tall?
Please stay, Sir,
Come, have some more potluck and homebrew.
Remember?-- the hearty drinking last eve:
Together we chanted and crooned,
Caring nothing of the wine-splashed sleeves.
Alas, for everybody this must be the same:
At the reunion dinner you frown in vain,
Knowing that your prime is past
And your hair has turned frosty grey.
Holding your hands, I hate to part with you.
But think of how jovially
We used to talk about articles and poems
And air our professional views on music strains --
O, when will it come by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