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诗词大全 >> 宋词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作者:宋词     更新时间:2012-04-30 23:39:37
载入中…
 

【作品简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

  而今识尽(7)愁滋味,欲说还休(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9)!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翻译】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因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宋光宗赵惇[dū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在江西省信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博山就在信州地区,作者经常来往此地。这首词就是他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烂熳,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的样子,勉强写出个“愁”字来。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不识”,不知道。“层楼”,高楼。
  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的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所以,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识尽”,是说深刻地体味到了。但是,他这郁结在心头的愁苦,又向谁去诉说呢?谁又来听自己的诉说呢?他回想到,自己过去陈述过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策略,不但未被朝廷重视,反而因此受到投降派的迫害。现在,投降派仍然把特朝政,根本不会支持他抗战的主张。所以,他认为还是不说的好。“欲说还休”是说:虽然想说,结果还是没有说。这表现了作者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他内心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也无法诉说,只有找个话头来说吧:“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说:我只有说,天凉下来了,是多么好的秋天啊!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构思巧妙。它写作者少年时代,没有愁苦,偏偏还要“强说愁”。后来有了“愁”,即使在容易引起人们愁苦的秋天,也不说“愁”,反而说秋天好,秋天凉快。这种“欲说还休”,强作欢颜的构思,更能够表现出隐藏在作者思想深处的心理矛盾和极端痛苦。这不仅使作品生动、活泼,而且读来有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

 

【讲解】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的作品。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因为“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作者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本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还应该说明,本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shicidaquan.com)的相关文章。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宋词英译】

Now I Know

 (To the tune of "Chou Nu Er")

by Xin Qiji(1140-1207)

 

While young, I never knew how it was to be grieved.

I’d like to go up the tower.

Up the tower I'd go

To force new poems for imaginary sorrow.

 

Now I have tasted much bitterness of grief,

I’d unbosom myself, but words fail me,

Words fail me,

So I can only say: such a cool and lovely autumn breeze!

 

【词牌简介】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选自《稼轩长短句》。

  唐代教坊曲有《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采桑子》是《采桑》当中的一部分,子是曲子的简称。双调,上、下片各4句3平韵,44字。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少年不识愁滋味,

  ⊙○⊙●○○●(句)

  爱上层楼。

  ⊙●○△(韵)

  爱上层楼,

  ⊙●○△(韵)

  为赋新词强说愁。

  ⊙●○○⊙●△(韵)

  而今识尽愁滋味,

  ⊙○⊙●○○●(句)

  欲说还休。

  ⊙●○△(韵)

  欲说还休,

  ⊙●○△(韵)

  却道天凉好个秋!

  ⊙●○○⊙●△(韵)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Article/songci/201204/4553.html ]
宋词
庆清朝慢·踏青|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
相关诗词
摸鱼儿·对西风鬓摇烟碧|朱嗣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中吕·齐天乐带红衫儿·道情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仙吕·一半儿·病酒
商调·梧叶儿·嘲贪汉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别问我们的年龄
下雨后的残荷
我不反对我是一个暴发户
九日齐山登高
春宿左省·杜甫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息夫人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
江南曲·偶向江边采白蘋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