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尉迟杯·离恨》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篇抒写离愁之作。一开始“密霭生烟树”,景中已透露前途迷茫之预感。接着,在流动中表现出离京渐远的过程和凄凉、孤独……种种难言之苦。下阕前半忆旧。“旧客京华”本有许多情事可以回顾,但词人却只回忆与妓女们的“欢聚”。下阕后半又回到现实:“渔村双驿”,这与京都的“珠歌翠舞”的鲜明对比强化了落魄的凄楚。所以“夜如岁”二句便显得甚有分量。“梦魂凝想鸳侣”又表现出愁极无聊时,仍痴迷于旧情。此词营造出的忧愁胜境,独具一格。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尉迟杯·离恨①》
作者: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烟树②。阴阴淡月笼沙③,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④,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注释】
①尉迟杯:词牌名。
②密霭:浓云密雾。
③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冶叶倡条:指歌妓。
【翻译】
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雾气迷漫着路旁的柳树。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轻轻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画船不知人间情意,只顾一直前行,任苍茫的烟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载着伤心的离人带走,同时载走了多少的离别之情。想到从前在京师,经常到树林边的亭台楼阁中游玩。青楼中的那些歌女都与我相识。我也看惯了她们的华丽装扮,和她们的动人舞姿。如今我一个人却宿在这小小的渔村水边,漫漫长难以度过,对着一缕青烟,我自言自语。谁知我孤单寂寞,来到我身边与我相伴。
【讲解】
周邦彦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三十二岁时被贬出京,初任庐州(今合肥)教授,这首词大约作于南行的客舟上。上片描绘黄昏及月夜两岸的朦胧隐约的景色,以景手情。下片追念豪华欢乐往事,与观境之孤独凄凉作对比,造成强烈的印象。全诗一境一景,不脱离职。抒情直露,虽显得“朴拙浑厚”,格调却不高。词的上片,“隋堤”五句写薄暮登船之景。“无情”以下用一长句写怨别情绪,由唐人郑仲贤《送别》“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一诗化出,是无理却有情之语。词的下片,换头“因思”三句写京华欢聚之地。“治叶”二句写京华欢聚之人。“如今向”二句,折回眼前,“有何人”二句,以人不念我、我却念人作结,可谓一往情深。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梦魂凝想鸳侣”是未然态,而非已然也。即凝想在梦中看见情人,至于能否做梦,梦中能否见到情人,都是未知的,表现出对情人的思念的痴极之态。抒情极为凄恻深婉。
【赏析】
此词乃作者宦旅途中所作,抒写词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词之上片写离开汴京时的情景,下片一起抒怀,追忆京华岁月。
“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周济《宋四家词选》说“一结拙甚”。谭献《谭评词辨》说“收处率甚”。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shicidaquan.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Weichi's Chalice
Along the street that follows the Sui canals,
As evening hours approach, over trees rises mist that thick clouds turn into.
Enshrouding the sandbar is the subdued shine of a pale moon.
Deep in a recess under a bridge for another night I moor.
Emotionless are those decorated boats,
Which are not concerned at all with the misty billows in the waters ahead.
They bide their time as travellers drunk become and layers of quilts embrace,
Ferrying away their parting sorrows and regrets.
I thus think of my time in the capital,
Long I used to lean on the balustrade among a sparse wood with a joyful company.
No stranger with courtesans and women of the streets I was,
Familiar was I with their splendid singing and dazzling dancing.
Yet here I am now, in a fishing village by a wharf,
Where a night drags on like a year, I mutter to myself as incense burns.
I wonder who is there that can my monotonous life feel for,
For I still dream of having a loving partner with my heart and soul.
【词牌简介】
《尉迟杯》,词牌名,双调,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韵。
【格律】
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